该乡以盘活闲置资产为突破口,积极引进小微企业和合作社项目,推动“闲置资源”转化为“就业引擎”。成功引进红河冠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6000平方米闲置场地改造为现代化玉米烘干仓储中心,带动本地群众固定就业8人,实现“闲置变活、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实施“党员带头创业”计划,鼓励党员熊小娘等能人返乡创办蓝靛膏加工作坊,发展板蓝根产业,累计带动200余人就业,形成“一人创业、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积极推进元泰木业、利泰木业等企业申报扶贫车间,常态化对接砖厂、中药材加工厂、茶厂等用工单位,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就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吸纳脱贫劳动力95人、留守妇女54人、残疾人6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通过精准摸排、定向输出、跟踪服务,组织乡村干部、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建立“一人一档”劳动力信息库,动态更新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信息8200余条,精准识别有转移意向人员11346人,为有序输出奠定基础。支持本地“带头能人”成立劳务公司,组织500余人赴省外就业,截至目前,全乡累计转移就业4891户11346人,转移率达74%。设立“外出务工服务专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定期回访,协调解决劳动合同、社保缴纳、子女入学等问题23件,同步落实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目前,已审核发放补贴1080份,切实增强外出务工群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坚持“需求导向、实用为先”,围绕市场需要和群众意愿,结合“技能云南”行动,开设葡萄疏果、挖机驾驶、种植和养殖技术等特色培训班。2024年以来,累计培训3期110余人次,80%以上学员掌握1—2项实用技能。采取“理论+实操+观摩”模式,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授课,在采山坪村黄精种植基地设立实训点,推广黄精与荔枝王套种技术,完成林下套种150亩,实现“培训即实战、结业即上岗”。同时,结合“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联合农业、项目、组织等部门走访企业40余次、商户900余家,协助解决用地、水电、纠纷等问题10余个,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为就业工作提供持续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