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元阳 > 历史沿革

元阳县历史沿革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7-09-12浏览次数:

   元阳县是1950年由建水、蒙自、个旧三县析置的多民族的边疆县。辖16个区(镇),130个乡和1个区属镇,2个居民委员会,930个自然村,52948户,313417人,居住着哈尼、彝、汉、傣、苗、瑶、壮等七个主要民族。

  全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南岸,东经102°27′至103°31′北纬22°49′至23°19′之间,总面积2189.88平方公里,东接金平,南连绿春,西与红河、绿春毗邻,北与建水、个旧隔红河相望。

  全境属哀牢山脉南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海拔280米至1800米地带,村寨密集,梯田层层。据普查,1985年全县有森林面积42.8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9%,大部地区为阔叶林,西北部地区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元阳历来是一个农业县。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小麦、荞子等。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棉花、花生、芝麻等。水果有香蕉、梨、菠萝、荔枝、芒果、酸角等。牲畜有猪、牛、马、骡、山羊等。家禽有鸡、鸭、鹅等。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已查明的有金、铅、铜、铁、石膏、石墨、水晶等。

  境内有公路通往建水、个旧、红河、金平、绿春等县(市),有区乡公路连接全县16个区(镇)。

  民国以前,境内属土司地区:民国初年,多数地区虽实行乡镇保甲制,但政权仍由当地土司控制。1950年彻底废除土司制度,行政区划几度变更。

  明清时期,境内先后置纳楼茶甸长官司、纳更土巡检、稿吾土把总,猛弄、宗瓦、五亩、五邦、水塘、马龙六掌寨,统属临安府。

  纳楼长官司:封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辖“三江八里”。“三江”即今红河、藤条江、黑江,“八里”即永顺里、乐善里(今马街区)、崇道里(今建水坡头区)、安正里(今排沙村至五贾村一带)、复盛里、钦崇里(今建水官厅、狗街一带)、太和里(今牛角寨、沙拉托区)、敦厚里(今新街区一带)。光绪九年(1883年)纳楼分为四土舍。一舍辖永顺、乐善里,二舍辖崇道、安正里,三舍辖复盛、敦厚里,四舍辖太和、钦崇里。

  纳更土巡检:封于明洪武年间,辖今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大坪区。

  稿吾土把总:封于清雍正年间,由纳更土巡检划出14个兵庄属地组成。辖地为今逢春岭、大坪区及小新街区一部分。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境内土司地区实行“裁土归流”,纳更、稿吾划归蒙自,改称河泥里、纳填里、逢春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9年),办里乡团,上述地区统称江外乡。

  明代,沐国公(沐英)在云南边疆设15个沐氏勋庄,吴三桂入云南后改称吴氏藩庄,为吴占有。吴三桂叛清后藩庄改为掌寨,史称“十五猛”。

  宗瓦掌寨:明万历四十二年封(1614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宗瓦掌寨分裂为宗瓦(今多依树、爱春乡)、瓦遮(今大瓦遮乡)、宗哈(今中巧乡)三掌寨。

  水塘掌寨:明崇祯十二年封(1639年),辖今五邦乡水塘村。

  五亩掌寨:清顺治十五年封(1658年),辖今南沙、五亩、槟榔园、南沙新寨等四村。

  五邦掌寨:清顺治十五年封(1658年),辖今五邦、五邦新寨、沙仁沟等村。

  猛弄掌寨:清雍正十三年封(1735年),辖今攀枝花、黄茅岭、俄扎、黄草岭区及沙拉托、牛角寨区部分地区。

  马龙掌寨:清乾隆二十年封(1755年),后分裂为六呼、马龙两掌寨。

 

建 置 沿 革 

 

  民国2年(1913年),稿吾、纳更两地划归个旧县外西区,1919年划归蒙自县第九区、第十区。民国30年(1941年)改为稿吾、纳更镇。仍属蒙自县管辖。

  民国2年(1913年),今嘎娘区划归个旧县外西区,1933年改为个旧县第五区,1939年改为和邻乡。

  民国2年(1913年),敦厚里改属建水县南区,民国11年(1922年),改属建水县第九区。同年,太和里改属建水县第九区。民国27年(1938年),太和里、敦厚里改称太和乡、敦厚镇。民国2年(1913年),永顺里、乐善里同属建水县南区。民国27年(1938年)改为建水县永乐乡。同年,崇道里、安正里为建水县崇安乡。

  民国27年(1938年),今胜村、倮铺、五邦、水塘等地为建水县瑞云乡。宗瓦、瓦遮、宗哈、六呼、马龙、五亩掌寨为建水县六合乡。1948年,五亩、五邦各为独立保,直属建水县。民国27年(1938年),猛弄掌寨改为建水县猛弄乡。

  1950年1月,建立新民县。1950年9月20日,改称新民办事处。1951年5月7日,接蒙自专员公署通知,经政务院批准,新民办事处改为元阳县。1954年属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7年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县人民政府驻地新街。

  1950年1月28日,全县设敦厚、永乐、团结、猛弄、筱石、纳更、稿吾、和邻等8个乡,并代管三猛办事处。同年3月,敦厚乡改为树稷区,筱石乡改为筱石区,团结乡改为团结区,和邻乡改为吉如区,纳更乡改为纳更区,稿吾乡改为稿吾区。保留永乐乡和猛弄乡。

  1950年9月至1952年,全县在区(乡)之下设72个联防,原猛弄乡的外3里,永乐乡的5个保相当于联防一级机构,代行基层政权。

  1951年,全县设5乡3镇,即团结乡、和邻乡、太和乡、猛弄乡、永乐乡和敦厚镇、纳更镇、稿吾镇。

  1952年,设4区2乡,即称一、二、三、四区和猛弄乡、永乐乡。同年,建立一区麻栗寨哈尼族自治乡。1953年建立一区芭蕉岭彝族自治乡。1954年,建立一区万漠傣族自治乡。

  1955年4月,三猛地区划归绿春办事处。

  1956年土改后设七个区,区名以驻地命名,一区称新街区,二区称牛角寨区,三区称新城区,四区称逢春岭区,五区称攀枝花区,六区称黄草岭区,七区称马街区。下设75个乡,均以驻地命名。

  1958年11月,在“公社化”运动中,以区为单位建立人民公社,乡为管理区。1959年4月,区为联社,乡为公社。

  1960年3月23日,小土龙乡冷敦村划归个旧市。

  1962年,调整体制,恢复区乡。同年3月20日,逢春岭区枯岔河乡划归金平县。

  1964年,金平县普龙寨、土地寨两乡划归元阳县。

  1970年,全县7个区划为13个人民公社,分别称为朝阳、红旗、东风、曙光、红峰、胜利、新城、前进、跃进、卫东、小新街、逢春岭、大坪人民公社。下设101个大队。1971年,新划28个大队.全县共设129个大队。

  1972年3月12日,公社名称改以驻地命名。

  1974年6月,由新街公社划出南沙公社,由攀枝花公社划出黄茅岭公社。

  1978年全县辖新街、胜村、嘎娘、新城、小新街、逢春岭、大坪、牛角寨、沙拉托、攀枝花、黄茅岭、黄草岭、俄扎、马街、南沙15个人民公社,下设129个大队。

  1981年,由新街公社划出城关大队设城关镇。全县共设1个镇,15个公社,128个大队及两个居民委员会。1982年底,增设黄草坪大队。全县共设129个大队,两个居民委员会。

  1984年4月,设区建乡,全县共设15个区,129个乡(其中牛角寨大队改为区属镇)。1985年7月11日,新设龙塘乡。全县区以下共130个乡,1个区属镇,两个居民委员会。

  1988年1月,开展区乡体制改革,全县设1镇14乡,121个村公所,12个办事处。城关镇与新街区合并为新街镇,南沙区改建为南沙傣族乡,乡以下设村公所,镇以下设办事处。

  1995年4月,全县政治中心转移南沙。1999年4月,撤销南沙傣族乡,设立南沙镇。2000年9月,全县实行“村改委”,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镇以下城区设居民委员会,农村设村民委员会。

  2001年11月,设立南沙镇呼山村委会。2002年9月,南沙镇设南林、元槟2个社区,新街镇设大田街、下节街2个社区。2005年12月,上新城乡增设风口山村委会。

  2005年,全县共设2镇13乡,133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

阅读下一篇

2015年6月元阳县大事记

2015年6月元阳县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