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元阳 > 民俗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季生产调》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7-08-14浏览次数:

  《四季生产调》以古歌古谣的形式流传于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哈尼族聚居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勤劳的哈尼族,与当地的其他世居民族用双手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梯田。作为梯田的首创者之一和最大的发扬者——哈尼族,其梯田耕作历史悠久、耕作面积最广、农耕技术最精深。由于哈尼族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梯田的开垦发展,因而梯田也深刻地影响了哈尼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独特、完整的梯田农耕文化现象,其中《四季生产调》是其口传文化的代表。 

  哈尼族先民是古羌部落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遥远的西北逐步迁徙到滇南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的广阔地带,开始了山地农耕生活,通过上千年几十代人的努力垦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农耕文化奇观,完成了从游牧民族到山地农耕民族的大转变。 

  四季生产调是举世闻名的梯田农耕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哈尼族历史上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其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哈尼族先民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关于对自然山水、动植物、生产生活技能和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间农业生产生活文化知识体系。这些经验总结提炼为通俗易懂的歌谣,用独特的方式(即口传心授)在火塘边、酒桌上、田边地脚一代又一代进行传承,使哈尼族农耕生产生活一直延续千百年,并成为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四季生产调》有不同的版本,但大同小异,主要内容都是相同的。现在我们收集到的歌谣约1670行,分为五个部分:以引子、冬季三月、春季三月、夏季三月,秋季三月五个部分完整再现了哈尼族的劳动生产程序和生活风俗画面,或者说向人们传授了系统的哈尼族以梯田农耕生产技术和独特的生活习俗,是一部完整的哈尼族生产生活教科书。 

  2006年5月20日,四季生产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4。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朱小和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元阳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元阳非遗:yyfeiyi”微信公众号) 

阅读下一篇

元阳县的来历,速看

元阳县的来历,速看

返回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