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2-01683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
元政办发〔2022〕9号
发布日期
2022-07-12
信息名称
解读《元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近日,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元阳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元政办发〔20229号),为做好《规划》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事关国家总体安全,是全县综合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以及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对提高全县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元阳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国家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云南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红河州“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元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元阳提供可靠的地震安全保障。

《规划》基本原则是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坚持系统观念,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全州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地震预报预警工作取得突破,地震科技和地震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高质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风险对全县经济社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持续减轻,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需求。力争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州一道,基本建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地震基本业务、地震科技创新和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为一体的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

《规划》围绕2025年目标,聚焦社会关切,聚焦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救援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4类13项主要指标。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规划》围绕发展目标,部署8方面重点任务。

(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加强县内地球物理站网建设,有效提高我县红河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地球物理场监测能力,加强地震监测站网运行维护与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县地震监测质量。健全完善地震趋势预测、危险区判定和短临预测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基于预测指标体系的地震综合概率预测业务,构建并完善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力争做到中期预测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测水平有所突破。全面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元阳县项目建设,实现震后秒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加强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示范终端推广和管理,形成部门联合、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实施并完成全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掌握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建立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识别,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图。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建设单位、地震部门、行业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抗震设防管理责任,构建权责明晰、科学有效的抗震设防要求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

(三)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县、乡(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鼓励社会参与,形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合力,建设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技术系统。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常态化。充分利用州级以上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等平台,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地震预警行业应用,为大型桥梁、水库大坝、油气管线、危化企业等行业用户提供预警信息,拓展信息服务范围和能力。

(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健全县、乡(镇)二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统一指挥、响应迅速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不断提高“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能力。重点提升县、乡(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基层基础应急能力,开展示范社区创建,实现95%的乡镇政府开展年度应急演练,加强规范和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地震救援。加强余震监测和震后趋势预测,防范次生衍生灾害,提高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抓好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基础数据库年度更新录入工作,保证预评估结果可用性。设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与评估系统和全流程灾情信息汇集、快报和综合展示平台,实现一体化全流程的灾情信息实时获取、汇集、分析、研判、处理及综合展示能力,提升大震巨灾应急科技服务水平。

(五)增强地震信息化支撑。推进全县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加快地震监测台站、信息节点、地震短信发送平台、震情会商与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等业务系统更新换代,逐步构建支撑地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风险防治、公共服务等业务,上下左右相联通的业务管理系统,提高地震业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多网融合,推进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与政府、应急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对接,保障大震巨灾应急指挥决策信息的高效互通。

(六)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统筹抓好重点时段宣传和日常宣传,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小区、村)1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所。强化科普阵地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纳入地方综合科普场馆建设。利用“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持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三微一端”建设。加强涉震舆情监测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七)推进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健全完善地震监测及预警管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运用“互联网+监管”手段,提高执法监督效率。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法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防震减灾法治意识。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四、《规划》部署的重点工程

《规划》紧密结合主要任务,凝练提出4项重点工程。

(一)元阳县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对现有监测台站实施标准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和观测环境提升改造,实现地震观测自动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业务应用智能化。加密布局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扩大地震预警信息服务面,加快建设温泉水温监测网,丰富全县地球物理场监测项目。

(二)元阳县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程。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契机,全面实施完成全县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摸清风险隐患底数,为县域内开展的各项重点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以及地震灾害防治要求,确保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积极参与配合实施红河州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元阳片区建设,全面提升全县房屋设施抗震能力。

(三)元阳县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建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集约化、便捷化、智能化。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县内建设完成1个综合防灾或防震减灾科普馆。大力开展监测台站防震减灾文化建设,依托台站建设防震减灾科普展室,建成元阳县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继续抓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加强防震减灾科普人员教育培训,推进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与素质提升。

(四)元阳县防震减灾智能化工程。配合州级完成全州防震减灾各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和整合,集中分析处理地震大数据资源,形成系列化地震公共服务产品。实施防震减灾社会服务互联互通对接工程,架通服务政府、行业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桥梁,推进防震减灾业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跨行业融合,多种方式为政府、行业和公众提供服务。实施红河州地震群测群防信息化工程元阳县建设任务,实现群测群防网络和地震宏观测报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

五、保障措施及组织实施

《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投入机制、统筹协调发展、强化人才培养、建立评估制度5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推进重点任务和工程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目标完成。

解读单位:元阳县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