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元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7-07-28 字体:[]

  

  

──2013年1月11日在元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理县长 李 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十三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团结奋进,成果丰硕的五年

  过去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两强一堡”战略的历史机遇,在困难中励精图治,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在挑战中追求卓越,超额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元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7亿元,比上五年增加57.2亿元,增长115.6%,其中,一、二、三产比上五年分别增长87.9%、210%、102.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7年的39.4219.0441.54调整为2012年的33.4526.8339.72;累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9.7亿元,比上五年增加7.3亿元,增长30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亿元,比上五年增加4.3亿元,增长268.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8.8亿元,比上五年增加35.8亿元,增长27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比上五年增加15.4亿元,增长117.6%。2012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2007年增加20.6亿元、6.9亿元,分别增长196%、156.1%;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7年增加1949元,增长111.4%。

  (二)“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实现粮食产量五年连增,2010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五年累计完成粮食总产量72.41万吨、农业总产值53.3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9.8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22%、17%、28.15%;累计兑现各项惠农资金2.2亿元。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9781.45万元实施6.69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土地整治;投入3221.2万元完成683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5861.7万元实施461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入673万元完善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8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5个畜禽养殖基地和示范区,实现畜牧业产值25.13亿元;投入8670万元实施11批次农网升级改造、无电地区通电项目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目标。三是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深入实施“3个10万亩、4个5万亩”农业产业化工程,发展5.5万亩甘蔗、11.2万亩草果、5.8万亩优质稻、3万亩橡胶、1万亩核桃、10.29万亩水果、8.17万亩冬季农业开发;实施5000亩低产茶园改造,建设1000亩标准化茶园,2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英茂制糖、红米加工、冷冻物流等一批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农产品市场开拓局面进一步打开。四是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5亿元,实施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和中信、上海社会帮扶等528个扶贫开发项目;重点建设红河谷片区、梯田核心区、哈播片区扶贫开发;投资6000多万元的沙拉托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发放小额信贷资金9000万元;解决了8万余人的温饱和增收问题。

  (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五年累计实施项目955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52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8亿元,比上五年增加67.4亿元,增长387.4%,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一是水利建设快速推进。完成肥香村、增益寨水库建设,纸厂水库建设加快推进,丫多河水库已启动;者那河县城段、排沙段治理工程顺利完工,麻栗寨河、乌湾河等小流域治理项目顺利实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27平方公里。五年累计投资5.8亿元,全县新增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比2007年增长10.63%,农田有效灌溉率达60%。二是交通建设重大突破。元绿、红南二级公路和新街过境公路顺利建成,改变了境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元坪、黄沙、小绿等37个“通畅”、“通达”工程相继建成;新建和改造7个乡镇客运站。五年累计投资58.57亿元,建成公路50条906.87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1865公里,自然村通路率达82.9%,县内交通骨干网络逐步形成。三是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试营运,县城供水、新街镇供水工程和新街镇污水处理厂启动实施,县城南片区、槟榔园片区、大象田片区开发有序推进。投资6.6亿元,完成元宝小区、云海观景、水岸郦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成商品房12.4万平方米。五年累计投资1.3亿元,加快市政设施改造建设,新增市政道路面积4.24万平方米,城区面积达1.94平方公里,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县城南沙被评为“省甲级卫生县城”、“州级文明县城”。

  (四)产业培植初具规模,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旅游、矿产、电力、糖酒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一是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编制完成《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九个旅游专项规划,引进云南世博旅游集团合作开发梯田旅游,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运营机制。五年累计投资2.43亿元,完成老虎嘴、多依树、坝达景区景点、箐口游客服务中心、“一镇六村”民族特色村、梯田小镇改造等设施建设。加快“云之梦·ALILA”、哈尼王府海航等高端酒店建设。在南部六县中首家引进20辆旅游客运大巴投入营运,首批12户农家乐示范户建成经营,极大提升了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完成申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顺利迎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哈尼梯田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2013年中国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五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70万人,年均增长18.6%,实现旅游总收入17.3亿元,年均增长19.9%。二是矿业产业加快发展。加快矿产资源整合,先后引进云锡集团、蒙自矿冶公司等企业,对黄草岭、俄扎、菲莫等重点矿区进行整合勘探。投资3亿元完成华西公司日采选450吨改扩建及236万方尾矿库矿企技术改造升级,投资1960万元启动实施大坪矿区含铅矿坑涌水处理及加用技术示范工程。五年实现矿业总产值12.98亿元,税收1.77亿元,年均增长均达10%,矿产品出口创汇33.2万美元。三是电力产业加速发展。加快红河流域、藤条江流域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沙水电站、马堵山水电站建成运营,六家队等15座水电站全面投产,逢春岭河一、二级、芒铁河一级电站等项目顺利推进,大黑公电站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五年累计投入41亿元,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3.8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25.65万千瓦,实现税收8120.57万元。四是糖酒产业提质发展。完成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和地方债券甘蔗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建设,投资9152万元的红泰糖业酒精生产、沼气发电项目已试运行生产。五年累计入榨甘蔗72.42万吨,生产白砂糖8.69万吨,实现工业产值4.39亿元,上缴税收2393.28万元,支付蔗农款2.68亿元,带动了1.12万户蔗农增收。五是生物产业迅速发展。编制完成《元阳县发展生物产业实施意见》和《元阳县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升草果、茶叶、橡胶等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开发红河秀峰等精加工特色生物产品,加快铁皮石斛、蚕桑、重楼等生物种植,生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五)民生保障全面落实,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推进。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投入2.4亿元,实施以校安工程为重点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排除危房和改扩建校舍面积15.36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制定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边远山区乡村教师待遇,设立励志奖学金。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惠民政策,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并顺利通过国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幼儿入园率达46.89%,高中毛入学率达36.19%,高考上线率达94.46%,分别比2007年提高23.77、12、50.61个百分点,中、高考成绩保持南部六县前列。二是医疗卫生网络不断健全。投入5845.56万元,实施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村卫生室建设等项目。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卫生技术人员补助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参合率达97.74%,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4.13‰、7.32‰以内。三是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投入1330万元建成16个“两馆一站一室”、140个“农家书屋”、66个农村文体活动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实施民族文化体育行动计划,完成30个民族文化传承基站,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哈尼哈巴》、《祭寨神林》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工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4.08%、95.21%。四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医保等政策,五年累计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4.63亿元。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8778万元实施城镇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城乡困难家庭住房条件逐步改善。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634人。移民安置工作扎实有效。气象、科技、供销、人防、档案、残疾人、食品药品、地方志、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六)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废、改、立”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入,林权制度、户籍制度、土地流转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完成电力公司、粮食购销系统等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注重抓好“六个环节”,实行县级领导对口挂钩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先后引进世博集团、英茂糖业等大企业入驻元阳。五年累计签约项目42个,协议总投资7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53亿元。

  (七)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面完成节能降耗、节能减排任务,重金属污染治理成效明显,淘汰落后产能3.9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90%。累计投入3380万元,建成1个生态示范村和2个生态村,新建4850口沼气池、4500座乡村卫生公厕,安装3280台农村太阳能。累计投入3266万元,完成荒山造林3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工作顺利推进。哈尼梯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公园”之一。

  (八)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和谐局面更加巩固“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工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创新维稳救助、以奖代补、社会救助等机制,首创实施精神和谐家园建设,起到了“救助一人、幸福一家、平安一村”的良好社会效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妥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重点难点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民族“直过区”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民族“直过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逐步完善,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成功创建“省级先进平安县”,和谐元阳建设迈出新步伐。

  (九)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行政能力明显提高。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积极支持县政协多渠道参政议政,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24件、政协提案512件,办复率100%。扎实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顺利完成第四、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行政审批项目从472项清理为234项。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的民主舆论监督机制,加强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和重点工作通报,开通了96128政务信息查询系统,政府的公信度、透明度明显提高。强化行政绩效管理,切实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工作目标倒逼管理和“一线工作法”,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搭建一站式为民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平台,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强化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不断加大。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工作令人鼓舞,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广大干部职工,向五年来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代表以及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历届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元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才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从元阳实际出发,把产业培植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调结构转方式,才能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夯实发展基础,才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才能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民增收致富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运转促发展压力大;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发展差距大;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和研究,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继往开来,跨越发展的五年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当审时度势,沉着应对,迎难而上,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面对未来,我们满怀信心,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全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州、县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两强一堡”和滇南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富民强县为目标,产业培植、项目带动、民生保障、生态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努力推动元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到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7.19︰31.09︰4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切实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不懈抓农业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一心、两区、三带、五基地、六品牌”的农业发展工程,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传统农业附加值。高起点建设绿色农产业中心。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打造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为契机,充分利用热区、生物、水能、旅游等资源,建设绿色农产业中心。高规格建设农产品加工区和交易物流区。研究制定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以优质梯田红米、热带水果、畜禽渔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以收购、仓储、冷藏、销售、配送为一体的交易物流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产品向品牌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全面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复合型农业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高标准打造高山绿色经济带、中半山粮畜渔经济带和下半山热区经济带。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有序流转土地,有效整合资源,在种植结构、品种选育、科技推广、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农产品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在高寒山区建立生态、环保的绿色经济带,实施40万亩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重点培育草果、有机茶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铁皮石斛、蚕桑等特色生物产业;在中半山区创建20万亩高产、稳产、丰产的粮食主产区,发展10万亩稻田养鱼,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畜禽养殖场,力争到2017年实现肉类产量7万吨,畜牧业产值10亿元以上;在下半山区大力发展热区经济作物,加大品种改良和科技投入,采用高效设施农业灌溉技术,着力打造10万亩甘蔗、5万亩香蕉、1万亩冬早蔬菜等热区经济作物。高效益培育优质梯田红米基地、甘蔗糖料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畜禽渔基地和冬早蔬菜基地。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提升产值为目标,建立以“企业+专业组织+基地”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培育梯田红米、双高甘蔗、冬早蔬菜等产业。高质量打造梯田红米、有机茶叶、绿色蔬菜、制糖产品、畜禽渔产品和林产品六大系列品牌。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加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产地认证,申报一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的农产品商标,通过产品包装、品牌宣传、市场营销、农超对接、网络流通等手段,着力打造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二)坚持不懈抓工业产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按照“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园区带动发展”的工业发展思路,围绕“一心三片区”的工业布局,通过集群联盟、集成创新、集聚效应的整体综合功能聚合,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力争到2017年,全县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7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1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25亿元以上,进出口贸易额50万美元以上。一是做优矿产业。围绕“将元阳建成红河州重要矿业采选基地”的目标,依托华西公司、云锡集团、蒙自矿冶公司等大企业,加大矿产资源探矿、采选和矿业资源整合,巩固和壮大以金、锌、铁、铅、铜为主的矿业支柱产业,加快石膏、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支持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实现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做强电力产业。围绕“将元阳建成红河州重要电力输出基地”的目标,加快藤条江、逢春岭河等小水电站开发,启动实施肥香村水库、纸厂水库坝后式电站等建设,争取建设装机30万千瓦的华润新能源风电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大黑公电站、红泰沼气发电项目建设。力争到2017年,全县建成水电站20座,新能源电站5座,装机容量60万千瓦以上。三是做大糖酒产业。围绕“将元阳建成红河州重要糖酒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大糖酒业的培植力度,大力推进制糖循环经济开发、优质淀粉糖浆生产、燃料乙醇生产等项目建设,建成投产红泰糖业酒精生产线、沼气发电项目,不断壮大糖酒企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是做活建材产业。围绕“将元阳建成红河州南部重要建材加工基地”的目标,加大建材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元阳县紫燕水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云泰木业公司综合纤维板加工项目建设,着力培植以石膏、大理石、木材加工为主的建材加工业。

  )坚持不懈抓旅游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围绕“哈尼特色,AAAAA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总体目标,抓住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政策机遇,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一是实施旅游通达提升工程。加快老虎嘴至多依树旅游环线、新街至攀枝花、元坪公路等路面等级提升工程,力争实施胜村旅游过境线路、旅游乡村公路改造及游览步道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景区旅游交通网络。二是实施旅游小镇建设工程。做好梯田核心区和梯田景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哈尼梯田管理与保护,实施新街、攀枝花、胜村旅游小镇建设,加快“云之梦·ALILA”、哈尼王府海航等酒店建设,建成一批精品酒店、游客休闲会所和驿站,提升集镇和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打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突出的宜居休闲小镇。实施旅游品牌打造工程。抓住2013年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宣传方案,采取多元投入的方式,加大旅游对外宣传力度,加快品牌建设步伐,力争到2014年将哈尼梯田创建申报为AAAA级景区,不断提高元阳旅游在国内外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四是实施旅游商品开发营销工程。通过政府引导、多方联动,开发特色鲜明、文化丰富、精致美观、绿色生态、携带方便的小型旅游商品。加快建设集开发、加工、营销、服务、信息平台为一体的旅游商品购销中心。力争到2017年,建成2个以上旅游商品购销中心。五是实施乡村旅游扩量提质工程。按照“一寨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思路,引导景区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展农家乐星级创建评定活动。力争到2017年,建成100户以上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富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其中星级农家乐30户以上。六是实施红河谷旅游带打造工程。充分利用红河谷区位、气候、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将以南沙县城为核心的红河谷片区打造成集“避寒度假、康体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带,积极开发库区水上旅游,大力发展渔家乐,推动元阳旅游多元化发展。七是实施旅游规范管理工程。建立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机构,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大力实施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力争到2017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4亿元以上。八是实施现代物流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元阳交通区位优势,以城乡物流为基础,以区域物流为重点,全面推进红河南部烟草配送中转站等物流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一批以仓储、配送、商贸等为主的流通企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着力把元阳打造成连接红河南北物流集散中心。

  四)坚持不懈抓投资拉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布局、适度超前、有序发展、配套完善”的思路,加快建设水利、电力、交通、信息四大网络,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五年内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0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以上。一是建设民生水利网。完成丫多河、纸厂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新增蓄水库容3500万立方米以上;加快县城(南沙)防洪堤、乌拉河、阿东河等河堤建设,加快乡镇供水、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建设,全力解决8万余人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力争完成增益寨水库至烂衙门、五帮大沟和哈尼梯田中型灌区等引水灌溉工程。力争到2017年,农田有效灌溉率达70%以上。二是建设保障供电网。完善城乡电网结构,投资2.5亿元以上,继续做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工作,新建变电站5座,改造主次干线及分支线160千米以上,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构建完善的城乡电力供应保障体系。三是建设顺畅交通网。加快构建“外通内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将元阳建设成为“红河南部交通枢纽”,协助做好红河流域水运航道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元阳至建水高等级公路建设,围绕县内“八纵四横”骨干路网构架,继续完善通往哈尼梯田景区的高等级路网建设,规划建设晋思线沿线乡镇至元绿二级公路联络线,加大乡村公路建设改造力度。力争到2017年,投资7亿元以上,改造或实施水泥路面公路1000公里以上,乡村公路硬化率达70%以上,建成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四是建设现代信息网。加快通讯、邮政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基础网络。健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化平台,推动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和服务业的电子政务、远程教学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重点行业信息化水平,增强信息服务功能。

  (五)坚持不懈抓城镇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红河州南部次区域中心城市”和“休闲度假胜地”三大目标,按照“以人为本、扩容提质、多元辐射、协调发展”的思路,以县城南沙为核心,以元绿、元坪公路为主轴,以乡镇政府驻地为节点,加快调整完善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城镇空间,注重融入民族文化特色,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加快城市建设。围绕“一带两翼”城市发展思路,以“沿河发展、繁荣河谷、改造旧城、开发新区”为重点,按照“生态优先、节约用地、组团发展、适度规模”的要求,加快调整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力推进城市路网、综合管网、园林景观等建设。大力实施旧城区提质改造工程,注重地下空间和高空开发,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推动旧城区节约型立体城市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沿河、面山、热区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城区开发建设,启动实施槟榔园片区、大象田片区、菱角塘片区、排沙片区和县城南片区建设,把县城南沙打造成山水相连、休闲度假、东南亚风情的“热浪之都、避寒圣地”,充分发挥红河州南部次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力争到2017年,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以上,县城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二是加大集镇建设。按照“山地特色、山水园林、依山就势、组团发展”的思路,围绕产业、资源、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善乡镇集镇规划,加快推进新街梯田旅游特色小镇,牛角寨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和上新城工业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以逢春岭、小新街、黄草岭等为重点的集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地域特色突出的中心集镇,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聚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三是加速农民进城。按照“统筹城乡、积极稳妥、分类引导、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坚持“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原则,以集镇及周边村寨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为重点,认真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有序规范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切实保障转户居民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权益,确保“进得来、留得住、有保障、过得好”。力争到2017年,实现农转城转户3万人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20%以上。四是加强城镇管理。围绕城乡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镇人口控制规模,对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实行分别控制和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改变传统外延式扩张城镇的发展模式,促进城镇、村庄组团式发展。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城市社会化管理,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六)坚持不懈抓民生保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把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投入2.5亿元实施160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扩建校舍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到2017年,全县幼儿入园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54%、99.8%、98%、54%以上。二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两馆一站”改扩建工程,力争立项建设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充分挖掘丰富的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弘扬发展火把节、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积极创作精品节目,形成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转嫁效益的良好机制,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原生态大型民族歌舞,实现市场化、品牌化、常态化演出。三是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投入1340万元完成6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县中医院立项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体系,实施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建设等项目。认真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五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合资源、连片推进”的思路,结合易地搬迁、整乡整村推进和中信、上海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项目,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力争到2017年,解决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收问题,返贫率控制在5%以内。

  (七)坚持不懈抓改革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实施开放活县战略,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和活力。按照“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招商思路,坚持“一个项目(企业)、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加快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拓宽引资领域,提供优质服务。以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招商为主攻方向,主动承接与滇中城市圈、个开蒙建城市经济圈的交流与合作,采取以情招商、以利惠商、以法护商、以诚引商等方式,引进一批国有、民营、外资等大企业,使项目引得来、客商留得住、投资能见效、企业快发展,将元阳打造成投资的热土创业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力争五年内,实现招商引资总额65亿元以上。

  (八)坚持不懈抓生态建设,加快构建美丽家园。围绕建设“山水城市、生态乡村、绿色家园”的目标,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高起点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狠抓节能降耗、节能减排、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启动建设一批能够促进全县生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大项目与重大工程。推进生态城市、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全面改善城乡环境。以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哈尼梯田绿色屏障区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自然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工程,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山水相融、山村秀美、林城相依的城乡生态发展体系,努力构建美丽元阳、魅力元阳、幸福元阳。

  (九)坚持不懈抓社会管理,加快和谐元阳建设。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探索“乡镇为核心、社区为基础、村组为节点”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点、线、面联动的社会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矛调中心的作用,在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利益协调、渠道畅通、思想稳定等方面创新举措,不断完善防范与打击并重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重点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区矫正、精神和谐家园建设、流出人口源头地管理等工作,强化管控帮扶措施,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应急救援综合能力。继续推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事业,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十)坚持不懈抓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中心(站)和县、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强化信息公开、政民互动、网上办事三大功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透明度。深化行政效能建设,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加大工作督办、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强化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管,加大行政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人民满意政府。

  务实创新,争先奋进的2013年

  2013年是新一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新跨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实施“四大”发展型项目和“五大”民生工程实施“四大”发展型项目:建设元阳县紫燕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站改扩建项目、云泰木业有限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滨河路延长线项目,丫多河水库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实施“五大”民生工程:实施40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批次农网升级改造项目、5条136公里乡村公路、360套1.8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力争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项目100个以上。

  (二)突出产业培植,着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将2013年作为全县产业建设之年,大力推进产业培植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万亩蔬菜基地、万亩优质红米基地、2个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力争新植甘蔗2.5万亩,蚕桑种植4000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黄草岭、俄扎、菲莫等重点矿区整合勘探步伐,扎实推进大坪矿区含铅矿坑涌水处理及加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建设元阳县红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沼气发电项目。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高旅游配套设施功能服务水平,实施景区景点标识标牌标准化建设,推动“云之梦·ALILA”、哈尼王府海航、金湾国际、红叶温泉度假等高端酒店建设,实施胜村特色精品酒店、客栈建设,推进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

  (三)突出项目带动,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实施项目79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加快水利建设,夯实水利基础,年内完成纸厂水库建设并投入使用,建设完成者那河赛刀段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凤瓦芦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力争启动建设新街镇供水连通工程。加快城镇建设,完善市政功能,建设完成滨河公园景观工程,建成菱角塘片区与槟榔园片区连通工程,启动建设学府路工程。

  (四)突出保障民生,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教育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10个以上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和改造10所城乡幼儿园,年内实现元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成招生。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改扩建8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争取县中医院立项建设;认真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严格落实奖优免补政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文体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做好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完成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10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加强民生保障,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250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发放60周岁以上城乡养老保险金2000万元以上;加快实施殡仪馆与公墓建设等项目。

  (五)突出管理创新,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构建维稳情报信息摸排体系,力争年内建成县、乡、村三级维稳情报信息摸排网络。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推进精神和谐家园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重点单位、物业小区、行业场所电子防控设施安装率达90%以上。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平安元阳”创建成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六)突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继续深入落实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强化行政绩效管理,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推动新跨越,谱写新篇章,我们坚信,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明晰的思路、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争先奋进,为加快推动元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2012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012年,全面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县十三届人民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7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4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4亿元,同比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1亿元、11.3亿元,同比增长17.4%、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0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699元,同比增长29%。

  ——三次产业迈出新步伐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农业总产值15.03亿元,同比增长29%,超计划指标3亿多元;粮食总产量、人均有粮分别为17.28万吨、370公斤,同比增长21.32%、7.25%;实现生猪存栏35.2万头,肥猪出栏51.25万头,畜牧业产值8.0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32亿元,同比下降3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亿元,同比下降44.6%;实现矿业总产值2.1亿元,税收3432.75万元;实现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8万千瓦,税收2695.2万元;2011至2012年榨季入榨甘蔗13.5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9293万元,上缴税收358.62万元,支付蔗农款5692万元,带动了1.12万户蔗农增收。完成接待国内外游客94.15万人,同比增长13.6%;实现旅游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2.35%;门票收入533.39万元,同比增长69%;完成进出口贸易额27万美元,同比增长355.6%。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同比增长35.7%,完成年初人代会目标任务的117.3%。元绿二级公路、新街过境公路建成通车,俄扎、麻栗寨、大金、小石4个乡村油路项目顺利建成,安赛、大沙、小绿公路顺利开工,新增或改造公路里程293.2公里。纸厂水库年内完成投资3728万元,投资3.6亿元、库容1142万立方米的丫多河水库开工建设,新增水利有效灌溉面积达6000亩。新街污水处理、县城供水、新街供水和滨河公园景观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改扩建项目顺利竣工,公、检、法等政法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设。

  ——民生幸福实现新提升。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1.13亿元;投资8667.64万元实施176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扩建校舍面积7万余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7.68万人,减免补偿合作医疗资金10168.15万元。开展“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86场。发放城乡低保金8800.47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010.26万元,80周岁以上高龄保健补贴190.76万元,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万人,发放60周岁以上城乡养老保险金1335.93万元;完成农转城转户5750人,城镇新增就业664人。

   

  注释: 

  两强一堡: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两强一堡”新目标。“两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一堡”: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范围内的有关收入,具体项包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当地缴纳的上划中央收入、在当地缴纳的上划省级收入、在当地缴纳的上划州级收入。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由地方经济形成的,且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由地方所有,纳入地方预算的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包括地方税收收入、纳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两部分。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指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应由地方承担的各项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新闻出版社、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在一定时期内,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总量。

  3个10万亩、4个5万亩:到“十二五”末,甘蔗、草果、优质稻种植面积均达10万亩,橡胶、核桃、水果、蔬菜种植面积均达5万亩。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又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两馆一站一室: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站:综合文化站,一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

  六个环节: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标、达标项目抓效益。

  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一线工作法:指安排部署的工作,要求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业绩在一线创造、问题在一线解决,确保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圆满完成。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一心三片区:一心:县城工业聚集中心区(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大麻迷工业片区、建材加工为主的水塘工业片区、矿产品加工为主的风口山工业片区);三片区:以新街、牛角寨为主的旅游产品加工片区,以大坪、俄扎为主的金矿加工片区,以逢春岭、黄草岭为主的特色生物加工片区。

  规模以上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八纵四横:八纵:尼蛮、逢蛮、小绿、上南、嘎五、南新、安赛、马街,四横:南蛮、元坪、黄沙、俄扎。 

  一带两翼:一带:以“西扩南延东伸”为主的河谷城市中心带,两翼:以呼山、楮皮寨山为重点的组团城市发展翼。

  解决15万贫困人口:指按2012年中央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新扶贫标准,2012年底全县贫困人口还有24.63万人,到2017年可以解决15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⑳“四大”发展型项目:指年内投资额度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五大”民生工程:指农村人饮、乡村公路、农网改造、保障性住房、新农村建设和扶贫项目。 

  元阳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13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