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元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文章来源:县民宗局发布日期:2023-04-12浏览次数:

元阳县世居汉、哈尼、彝、傣、苗、瑶、壮等七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7%。1952年6月,元阳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在牛角寨镇岩际村歃血盟誓、刻碑铭志,共同建立元阳民族团结纪念碑,铸就了“不分民族,不分上寨下寨,不分大寨小寨,大家团结成一家,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的民族团结纪念碑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抓实“十大举措”

元阳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工作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紧抓实“十大举措”: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铸牢示范创建工作战斗堡垒;以弘扬元阳民族团结纪念碑精神为指引,不断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以保障民生增强发展动力为核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用绿色发展“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以梯田保护治理为抓手,打造新时代和美元阳;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支撑,着力打造特色文化精品;以民族教育振兴为依托,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发展;以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意识为保障,坚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前沿,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发展。

弘扬纪念碑精神注重“大提升

元阳民族团结有历史、有传统、有血脉,充分挖掘民族团结纪念碑精神,赋予丰富的新时代内涵,促进了元阳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注重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依托县委党校成立元阳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全县民族领域专家学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调研和研讨会,深入挖掘以团结纪念碑为代表的元阳县民族团结“共同开拓、共有共享”的深刻历史内涵,不断突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让全县各族人民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共守初心、筑梦前行。是注重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基础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改造工程,投资575万在牛角寨镇岩际村、上新城乡复兴村修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隆重举行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元阳县《团结纪念碑》重立仪式。开展“田间课堂”“流动宣讲”“火塘夜话”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5446场次,大力弘扬“一心向党、忠诚报国;团结奋斗,命运与共;携手并进、同心筑梦”的团结纪念碑新时代内涵,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注重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基础以民族团结纪念碑为活教材,将团结纪念碑新时代内涵生动形象的融入到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精心打造和推广“石榴籽课堂”,绘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在师生中厚植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民族团结纪念碑精神,播撒各民族团结进步、开放包容、和衷共济的“金种子”,让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效,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让师生逐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突出创建主线聚力“三大融合

一是融入中心工作抓创建牢牢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正确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将创建工作融入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的中心工作之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融入民生工作抓创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建工作有机融入到改善民生,合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之中。大力实施“一村一幼”工程,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7.54亿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23%,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5年提升到10年;深入实施健康元阳行动,建立完备县乡村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润镇”行动,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极大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三是融入示范工作抓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围绕“点带圈盟”创建体系,开展全域创建行动,牵头建立以“擦亮'哈尼梯田'世界品牌,实现南部振兴”为主题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共创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民族团结进步联盟”,打造“十一进”创建工作示范点,工作由“创建型”向“示范型”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中国传统村落村寨7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5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3个、示范家庭400户。

(县民宗局 李恒毅)

阅读下一篇

红河元阳:以“红米”为笔 “梯田”为纸描绘民族团结进步美丽新画卷

红河元阳:以“红米”为笔 “梯田”为纸描绘民族团结进步美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