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工作论坛

将“两山”实践论文写在元阳大地上

文章来源:中国网发布日期:2023-08-22浏览次数:

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在保持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生态系统、传统耕作习俗和景观风貌之美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发展深度联通、同频共振的道路,将“两山”实践论文写在了元阳大地上,

汇聚起哈尼梯田保护、传承、发展的强大力量,走出了一条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新路子。

保护优先,守住“绿水青山”

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恢复。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2.94亿元实施植被恢复工程,植树造林25.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47万亩,发放退耕还林补助金4686万元,遗产区森林覆盖率49.57%,林草覆盖率67%。东西观音山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遗产区生态环境恢复成效显著。

抓好传统村落保护管理。自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9.33亿元,不断加大对传统民居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改造传统村落64个,累计修缮民居4504余,挂牌保护传统民居1603幢,依法拆除“两”建筑328幢,整治民居风貌2662幢。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施82个村庄“两污”治理工程。同时,制定出台《元阳县支持购买商品住房实施细则(试行)》,按照“一户一房一补贴”的原则,对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符合补助条件的购房者每户补贴30000元,目前已落实100户。遗产区村落风貌更加统一、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民居和村寨更具原真性、更有特色、更富乡愁。

守住哈尼梯田耕种红线。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不断加大哈尼梯田保护力度。累计投入1.31亿元,先后对老虎嘴、螺蛳田等片区修复梯田4933亩,哈尼小镇片区、多依树片区、胜村片区、攀枝花螺蛳田片区、牛角寨良心片区梯田恢复往日景观。

重视哈尼梯田水系维护。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2.63亿元实施东观音山水库、农村饮水安全等36个水利项目、229件农村饮水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沟渠管护村民自治,恢复推行传统的木刻分水法和“赶沟”制度,修缮梯田沟渠8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67平方千米,控制灌溉面积可达6670亩,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遗产区6.6万群众的安全饮水得到解决。

发展优化,打造“金山银山”

绿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自2016年以来,在哈尼梯田累计投入3564.64万元,实施“稻鱼鸭”综合种养示范4.52万亩,示范区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区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累计惠及群众39148户,有力保障了哈尼梯田的永续利用,梯田红米被认定为“云南六大名”之一,元阳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生态红米之乡”称号。累计投入4700万元,研发优良子种、建设红米生产线,开发红米系列产品10余个,直接带动3.9万名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深入挖掘民族优秀文化,投入3000余万元,开发民族刺绣、哈尼竹编、民族银饰等产品,带动一批小作坊发展,让1.8万余名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空心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数字监管强化保护利用。投入专债资金1000万元实施元阳县数字哈尼梯田建设项目,建成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数字监管平台,为用数字化手段抓实哈尼梯田遗产区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阿里数字乡村元阳实行基地。截至目前,发展网上梯田认种40.5亩实现收益12.15万元,发展哈尼梯田数字藏品收益实现10万元。

农文旅融合实现保护发展。围绕哈尼梯田世界级文化品牌,着力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哈尼四季生产调、乐作舞等8个项目先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开馆,《哈尼古歌》远赴米兰世博会驻场演出,舞剧《诺玛阿美》和《哈尼交响·欢乐新春》音乐会在公演。积极开展农耕技能风采大赛、“开秧门”“丰收节”实景农耕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全面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AAAAA”景区创建工作,推进传统村落改造、重点旅游村寨打造等项目,口、阿者科、垭口、大鱼塘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观光旅游;发展乡村客栈266家,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间接带动10000余人,实现经营收入3000余万元,年均吸引游客3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8亿元,元阳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

机制创新,传承“千年文明”

提高站位,实保护责任。制定《元阳县大抓哈尼梯田保护利用行动计划》,推行“点对点”负责制和分片包保制,31位县处级领导69家县级部门实行挂图作战。明确细化县级、乡镇、村寨、村民四级管护权责,强化对资源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主体责任,促进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营造了保护哈尼梯田人人有责、哈尼梯田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了全民参与保护的热情和文化自觉。

建章立制,推动永续发展。严格执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和开发保护范围,注重保护遗产区原始风貌、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全力保护好哈尼梯田的原真性、完整性、系统性。2022年在遗产区分别发放耕地地力补贴1010余万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00余万元,惠及群众22124人,遗产区群众保护、耕作梯田的积极性持续提高。

传承弘扬,铸牢民族团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种在大地上的民族团结、刻在梯田上的中华符号得以传承,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绽放出彩。自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民族团结资金4971.5万元,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镇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40个,全县共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中国传统村落村寨7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62个、示范家庭720户。(中共元阳县委书记张喆)

 

阅读下一篇

《精神文明报》刊发县委书记张喆署名文章:传承千年农耕文明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精神文明报》刊发县委书记张喆署名文章:传承千年农耕文明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返回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