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工作论坛

依托梯田文化遗产 做好特色乡村文章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发布日期:2023-09-05浏览次数:

 

传统山地农业县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怎样才能找准乡村振兴的钥匙?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结合当地实际,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千年哈尼梯田亮丽名片,做好田文章,打好融合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让千年哈尼梯田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走出一条具有元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粒米”链出乡村振兴产业

元阳梯田红米产自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人民种植了1300多年的优良品种。虽历经岁月更替、时代变迁,但梯田红米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品质,展现了千年农耕文化智慧的延续和创新,孕育出乡村振兴新产业。一是种植标准化,链农参与促增收。健全完善梯田红米品牌管理制度和红米种植及加工技术规范,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生产经营模式,建设优质粮源基地、优质红谷繁育基地,并引导鼓励农户种植梯田红米。目前全县种植梯田红米面积10万亩,总产量达3.5万多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二是加工产业化,链主引领育品牌。充分发挥国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引进培育一批梯田红米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红米特色产品,元阳县被授予中国红米之乡称号。三是营销多元化,链队带动兴产业。借助互联网+梯田红米销售模式,强化供需对接,注重线上线下多元化立体化营销,让梯田红米搭乘电商销售快车走出大山。2022年,全县销售梯田红米2500多吨,销售额近4000余万元。

“稻鱼鸭”开启乡村振兴“密码”

元阳县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让千年哈尼梯田焕发出新活力,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一户多业的综合效益,走出一条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产业致富新路子。一是引培一个企业,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引进培育农业企业,以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为主体,布局一丘田”“一粒米”“一条鱼”“一枚蛋产业链,突出打造鱼苗繁育、集装箱养鱼、稻渔综合种养三大特色产业。依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元阳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体系,推动传统哈尼梯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3000元提高到目前的1万元左右,实现哈尼梯田千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的综合效益。二是推行一种模式,构建联农带农发展机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链运行模式,实施流转土地付租金、招聘务工付薪金、股份合作付股金、保底收购付底金的四金增收方式。三是打造一个品牌,传承弘扬千年农耕文化。全力打造和培育哈尼哈巴等稻渔综合种养绿色生态品牌,通过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统一的方式,扭转哈尼梯田农特产品散、小、杂现象,推动产销一体化、产品标准化发展。

“农文旅”开拓乡村振兴“共富路”

元阳县阿者科村位于哈尼梯田景观核心区,该村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深挖哈尼梯田稻作文化,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规划引领,促进两山转化。通过高校智力援助和政府支持,组织村民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公司股份实行等额制,乡村旅游发展所得收入三成归村集体旅游公司,七成归村民所有,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20193月至今,阿者科村户均分红达14146元。二是坚守底线,实现永续发展。为守住千年古村落,元阳县加大资金投入,对全村传统民居进行挂牌保护,保障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村容村貌美丽宜居,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三是合理开发,留住乡愁记忆。围绕赏田园风光、忆古村乡愁的思路,在保持传统村落原真性和遗产完整性的基础上,推出自然野趣、传统工艺、哈尼文化”3个主题的活态文旅体验项目和19种精品活动,向游客展现传统村落的淳朴、原真和宁静,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本真需求,扩大了文化影响力,提升了综合效益。

(作者系云南省元阳县委书记)

阅读下一篇

将“两山”实践论文写在元阳大地上

将“两山”实践论文写在元阳大地上

返回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