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元阳有一种天叫赶gai天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7 00:00:00 浏览次数: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对“gai子天”会有些陌生,而农村的孩子,对街天却有浓厚的感情,每次提到要去赶街,像要过年一样兴奋地睡不着。

在农村,由于交通的极大不方便,离集市较远的村子,就要天还没亮就出发,下午在天黑之前赶回家,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只有几个小时在街上,其余的时间都在赶路上,所以我想,赶街的“赶”,原因就是这个吧。

各个地方的街天时间都不同,具体时间,就看当地人们怎么来定时间。元阳东边乡“赶gai天”是农历12个属相中的两个属相日,比如小新街是属猴日和属虎日赶gai,而逢春岭则是属龙属狗日赶gai,这种gai子是“七天两头赶”;而新街、胜村、牛角寨则是赶3个属相,也是“五天两头赶”,比如农历属于猪、兔、羊日就是胜村gai子天啦;而南部乡则是按星期几来排gai子天的,比如黄草岭是星期五赶gai,黄茅岭是星期六赶gai,而俄扎哈播则是星期四赶gai。不管是按属相还是按星期几,相邻的集镇赶gai天都是错开的,就是为了让赶gai做买卖的人可以今天这里赶gai明天又那里赶gai,天天都可以去集市上贩卖外来商品,以繁荣集市。

其余乡镇赶集日

新街:龙、猪、候

沙拉托:鸡、兔

攀枝花:鸡、兔

嘎娘:龙、狗

马街:马、鼠

牛角寨:虎、马、狗

一般去赶gai,乡亲们都会提前列好要买的东西的名单,去了并非闲逛,多是会大有收获。除了购买生活的必需品,如盐巴、农具等,还会把自己的种出来的东西,卖了补贴些家用。赶gai,用最原始的方式满足着人们最简单的消费需求。

近几年来,元阳各乡镇的发展较快,交通越来越便利,电商也逐步发达,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模式,那些以日常购物为主要服务功能的集市逐渐被超市、电商所代替,大多数人们想买东西,从原来的只能街子天去买,变成了随时去买。但是,对于乡镇、农村来说,“gai子天”赶集文化,还仍然是一场隆重而必不可少的生存环节。

很多村民一大早就会来赶集,有的会把当季自己家田里的农作物拿出来卖。不但新鲜而且价格不贵,还可以给他讲价。

集市上的服装摊,卖的不是牌子,价格便宜。

那时还有卖,老一辈人爱抽的烟叶。

那时的肉,都是新鲜宰的猪。

在牲畜交易区都会有卖鸡的、卖鸭的、卖鹅的、卖小猪的等等,应有尽有。

那时集上卖鱼都是把鱼扔在地上。

那时的童年,看到集上卖的糖葫芦,馋的了不得,能吃上,能高兴一天。

总令我们垂涎的,也就是赶集时候的街上,摆在摊子上论个叫卖的包子、馒头。

要有柜台,正上面永远都会摆放着装满糖果的罐子。水果糖、薄荷糖、芝麻杆、奶糖、饼干……有多少钱,才能买多少个糖。

鞋子坏了,可以找修鞋的老师傅。

裁缝,衣服上有个修修补补的交给他们就好了。

这些赶集的场景你还记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