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元阳:居家就业也有锦“绣”前程

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 发布日期:2025-02-24 09:27:14 浏览次数:

在元阳县攀枝花乡,一个名为“攀枝花乡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方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妇女的生活。通过建立这一合作社,民族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也为当地妇女开辟了就业新路径,让指尖上的“非遗技艺”化作“致富钥匙”。

走进攀枝花乡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彝族妇女们正在合作社法人苏琼珍的指导下,一针一线绣制精美图案,制作色彩鲜艳、民族风情浓郁的服饰、背包、抱枕、饰品。这些刺绣产品不仅展现了绣娘们的精湛技艺,也传递出非遗文化的魅力。

“我们邀请专业设计师入驻民绣基地,组织7名经验丰富的绣娘到基地专心研究绣品设计与研发,将本土民族特色与时代流行元素相融合,搭建抖音、快手、淘宝直播平台,聘请带货主播采取线上直播销售的方式带动刺绣产品销售。”苏琼珍介绍。

攀枝花乡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猛弄刺绣是流传于攀枝花乡猛弄村的一项彝族刺绣技艺,全乡绣娘人数众多,当地很多少数民族妇女都掌握着非遗手工技艺,但由于缺乏规模化产品以及市场和销售渠道,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2023年攀枝花乡党委引导村党组织建成有标准化生产线的刺绣“小工厂”,并注册“猛弄民绣”商标,采用“党组织+公司+合作社+传承基地+绣娘”的发展模式,制定统一采购原料、提供技术、管理培训、刺绣标准、生产销售、开展结算“六统一”标准,深入挖掘民族手工业制作,吸纳妇女通过发展民族刺绣产业增加收益,推进刺绣产业与妇女就业同步发展。

截至目前,非遗工坊已稳定吸纳10名绣娘集中固定上班,开设淘宝店铺1个,县城分店1个,研发新产品20余种,吸引越南访学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师生团队1万余人到合作社开展研学、设计创作,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固定绣娘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世芬,加入合作社后每年固定工资收入30000元,刺绣产品收入20000元,从农村妇女转变为“工艺大师”。

下一步,元阳县将继续挖掘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及产品,引导和培育刺绣等手工产业,积极推动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绣娘在家门口增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