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组织工作专场发布会召开,州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组织工作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组织系统牢牢把握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基本定位,聚焦主责主业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强基础,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为推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2021年,省委组织部反馈我州选人用人民主评议总体评价为“好”的比例占95.8%,比2014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
坚持政治引领 对党忠诚融于灵魂血脉
州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建华介绍,十年来,全州组织系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的思想建设为根基,着力在增强政治能力、强化理论武装方面下功夫,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思想自觉和坚定行动。
锤炼忠诚的政治品格,全州组织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相关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认真落实州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要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组织系统不折不扣落实。全面完成中央巡视“回头看”、省委巡视红河州反馈意见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以整改成效诠释政治忠诚。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州组织系统通过举办读书班、研讨班、大讲堂等丰富学习形式,实现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全覆盖培训,促进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抓实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建成乡镇党校141个,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普通党员1985期31.5万余人次。
十年来,红河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不懈抓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坚持好干部标准 锻造事业发展中坚力量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全州组织系统始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系统推进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与红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度契合。
考准考实干部做到知事识人,制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暂行办法》,每月围绕州委中心工作确定一个主题,创新开展“蹲点式”“轮驻式”干部调研,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和了解干部,州委每年动态发现和掌握300名左右在一线讲政治、敢担当、实绩好的优秀干部。
系统培育干部确保后继有人,制定建设敢于担当干事创业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队伍的若干措施,深入推进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专业干部“三大工程”,持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同时加强源头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务员招录质量,近十年全州新招录公务员4997人,其中面向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302人,持续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公道选用干部树立鲜明导向。坚持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净化政治生态,2017年以来,州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一线提拔了137名处级干部。2021年乡镇换届中,全州共选拔142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蔚然成风。
从严管理干部实现有效监督,严格执行《云南省从严从实管理干部若干规定》,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县(市)委书记离任检查和“带病提拔”倒查等工作机制,持续健全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
全面激励干部促进担当作为。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将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与培养使用、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挂钩,切实推动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2017年以来,有48名勇于纠错、实绩突出且符合条件、处分期满的州管干部重获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全州累计晋升职级13000余人次,不断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动能。
坚持党管人才 高质量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全州组织系统坚持党管人才、完善体制机制,以高质量人才工作赋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在州级和13个县(市)均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我州专家管理服务办法、《红河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创新驱动红河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红河州“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今年又制定实施红河州“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同步配套10余个实施细则,不断完善灵活高效、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有效健全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持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围绕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用好我州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宜人、产业基础坚实、发展势头良好等优势,深入实施“红河牌人才”培养工程、南部人才支持行动、“四个一批”人才引培措施、“智汇红河”人才招引行动、“红河奔腾”人才专项引培等一系列人才工程项目,以更大力度筑巢引凤、聚集人才,十年来,全州人才资源总量从24.07万人增长到35.75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比例从6.77%提高到10.28%,人才贡献率从12.78%提高到30.8%,有35名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0名人才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持续发挥人才引领发展作用。围绕州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聚焦“5+6现代产业体系”、3个千亿级9个百亿级产业链建设等重大任务,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建立“平台+人才+项目+产业”的良性运转机制,拓展“柔性引才”渠道,促进人才工作与全州发展大局贴得更紧、融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