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元阳县着力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梯次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县49个自然村拥有污水处理设施,其中45个自然村建成分散式或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4个自然村纳入集镇生活污水管网处理系统。我县坚持规划引领,精细化确定治理目标,先后编制完善《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方案》等指导性文本,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治理区域划分为哈尼梯田遗产区、水功能保护区、沿河沿库区等六大类,并确定近期、中期、远期治理目标任务,力争至2025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覆盖率提高至36%以上,2035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在充分考虑村庄所处区位、经济条件、排水去向等因素的基础上,我县分4种模式有针对性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针对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优先选择“管网收集+沉淀池+氧化塘+表流湿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针对污水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通过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使出水水质满足一级A标的要求。针对紧邻集镇3公里范围内、具备纳管处理条件的村庄,应纳尽纳,通过集镇管网收集统一处理。针对居住较为分散的偏远山区、有大量农田且可消纳尾水的村庄,采取化粪池沉淀、降解和土壤渗滤技术进行处理,有效减少直排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有27个村庄实施了化粪池处理模式。
此外,元阳县将哈尼梯田遗产区村庄污水治理作为重要切入点,深入推进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模式与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效融合,着力强化项目设计、施工质量全程管控,努力把每一个污水治理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目前,已在哈尼梯田遗产区13个自然村建成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设施、3个自然村建成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