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孕育出了被誉为“红玛瑙”的梯田红米。如今,这颗蕴含千年农耕智慧的“红玛瑙”正借助生态种植、科技赋能与农文旅融合,开辟出一条产业兴旺、乡村富美的“金色稻路”。

走进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红米加工厂,机器轰鸣,一条日产80吨的红米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稻谷经过去石、筛分、碾米、色选等精细工序后,蜕变成色泽红润的红米,再经过分类包装,形成多种品类的产品推向市场。

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文荣介绍:“我们目前主推的产品包括留胚红米、精致红米、精致软米以及水碾米等。为丰富红米种类、提升附加值,我们还注册了‘梯田印象’‘元阳红’等多个商标,并建设了红米色选机、养生红米酒生产线,推出了红米酒、红米糊、红米饼、红米茶等系列衍生产品。”

为推动梯田红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元阳县采取“党建+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实施“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用水、统一防虫。公司无偿向农户提供红米籽种、薄膜和技术服务,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引导农户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牛角寨镇果期村委会村民马有明表示:“我们种植红米的积极性很高,去年我家种了20亩,收获了4吨半的稻谷,卖了一万九千七百余元。”

此外,元阳县还积极探索红米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出“元阳哈尼梯田认种计划”、入住蘑菇房改造的“稻作民宿”等梯田红米文化体验项目,探索“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提升红米产业的全链条效益。
新街镇大鱼塘村村民李正福感慨地说:“游客们来欣赏漂亮的梯田,玩得非常开心。这几年村民的收入明显上涨,生活越来越好了。

元阳县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销售优势,结合农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形式,创新产品交易模式。与中国邮政等物流企业合作,打通红米运输渠道,确保红米的新鲜度和品质,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市场覆盖率。目前,每月通过中国邮政渠道寄出的电商销售梯田红米订单量约3500件。
网络新媒体主播王嘉琪表示:“梯田红米深受消费者喜爱,回头客和回购率都很高,产品远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

据统计,目前元阳县种植梯田红米面积达10万亩,覆盖种植农户2.6万户,总产量达3.5万多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2亿元。红米亩均收益已提升至3000元。一粒红米,不仅种出了村民们的好日子,更铺就了一条产业兴旺、乡村富美的“金色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