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元阳:双语服务暖民心 政务改革添动能

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 发布日期:2025-08-08 17:13:16 浏览次数:

在元阳县政务服务大厅,双语导办员正耐心地用哈尼语为前来办事的哈尼族群众张女士讲解办事流程。张女士开心地说:“以前来办事,用汉话说不清楚需求急得慌,现在工作人员讲民族话,心里踏实多了。” 这样的场景,正是元阳县以政务服务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



2025年以来,元阳县紧扣“提效能、优服务、强保障”主线,从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事做起,用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让政务服务既“高效”又“暖心”。截至目前,全县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6863次,办结率、好评率均达100%,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认可。



减负松绑 让企业轻装快跑

“以前投标要先缴一大笔保证金,资金周转压力特别大。现在用保函替代现金,88%的项目都能享受,资金活过来了!”元阳县联合建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宏伟算起“改革账”时,难掩喜悦。



为破解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紧箍咒”,元阳县打出政策组合拳,对1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鼓励用保函(保险)替代投标保证金,推动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0%以上;对1000万元以下项目,对无失信记录的企业免收保证金,以信用承诺替代资金担保。这一举措让60%以上的中小投标企业降低了参与门槛,信用良好企业中标率同比提升25%,市场活力被有效激活。


图片


在融资服务上,元阳县更显“靶向思维”。元阳农商行推出的“振兴贷”,已为17户无人机用户授信412万元,助力低空经济发展;通过建立优质项目白名单制度,协调金融机构为创丰・锦泽水墨一期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成功获批1500万元融资贷款。从制度上“降成本”,从服务上“通堵点”,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正在变成“垫脚石”。


流程再造 让服务又快又好

“在景区就能办营业执照,从提交材料到拿证,前后不到1小时,平时还要忙着干农活,县市监局的工作人员还把证亲自送到我们手上!”在新街镇阿者科景区政务服务驿站,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古村食府普师傅高兴地连连称赞。这是市场监管领域在高效办进程中,通过拓展服务场景将多项高频业务“搬”到游客和商户身边,实现“大事小事家门口办”的生动缩影,也正是元阳县“元市快办”品牌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审批流程的“大刀阔斧”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从15个压缩至5个,全流程时限从90天缩短至 45天;167项事项实现“容缺受理”,企业办事“来回跑”变成“一次成”。县市监局推行的“四清”制度——业务退回“一回清”、办事咨询“一口清”、流程环节“一手清”、受理材料“一次清”,更让“立等可取”成为常态。


图片


针对企业急难愁盼,元阳县还建立了“划片包保”“助企服务员”等机制。2025年以来,通过“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等活动,先后为泽润科技解决用水用电难题、为李氏牛牛食品协调生产厂房、为红泰糖业破解原料紧缺问题,用“主动上门”替代“被动等待”,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01

特色赋能,让民心越贴越近

“阿爷,您看这个表格这样填就行。” 在政务服务大厅,双语导办员李信明正耐心地用彝族话为彝族老人讲解社保办理流程。元阳县有哈尼族、彝族等七个世居民族,语言不通曾是群众办事的“拦路虎”。如今,双语导办员用“普通话+民族语言”提供服务,累计帮助1500余人次跨越沟通障碍。


图片


不止于语言畅通,更有服务暖心。“三前”服务模式(证前指导、审前辅导、办前预审)让企业少走弯路;“四即”审批机制(即来即办、即报即审、即批即得、即办即结)让效率再提速;领办、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累计办理业务172件,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和偏远地区企业送去便利。


图片


法律服务同样“不掉线”。118家企业入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4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89次、审查经济协议37份,“法治体检”走进27家企业,从合同签订到风险防控,为企业发展筑牢法律“防火墙”。


从降低企业成本到优化审批流程,从双语服务到上门代办,元阳县的政务服务改革始终围着群众转、跟着需求走。这场“刀刃向内”的变革,不仅提升了办事效率,更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暖心的政务服务,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加速器”、凝聚民心的“粘合剂”,让每一个在元阳生活、创业的人,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温度与力量。



来源:县发改局 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编辑:肖琳平

责编:刘国燕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