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元阳:企业凭信用免缴近300万投标保证金

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 发布日期:2025-08-18 09:36:37 浏览次数:

“9万元投标保证金不用缴了!”拿着中标通知书,在元阳中标的湖南中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树群先生算了一笔账:这笔“省下的钱”刚好能支付新工地的材料款,公司资金周转的“紧箍咒”一下松了。让他受益的,正是元阳县推行的“无失信记录免收投标保证金”政策——以企业信用为“通行证”,让诚信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无形资产”和“流动资金”。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中,元阳县将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减负紧密结合,通过精准施策、高效服务、协同监管,让“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便利”,既为市场主体注入活力,更在边疆民族地区播撒下诚信经营的种子。


“线上查信用,线下秒通过,开标当天就确认免缴,比以前省了整整3天时间。”第一次享受免保政策的投标人陈先生,对元阳县“线上+线下”双轨查验体系赞不绝口。在元阳,10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中,无失信记录企业可直接免缴投标保证金,通过“信用中国”平台线上核验与县级信用信息线下排查的“双保险”,实现“一次查验、全程通用”。



精准的政策界定让改革红利不跑偏。截至目前,元阳县已有70家无失信记录企业享受免保政策,免收金额达291.4 万元,覆盖52.24%的小微企业。更深远的是,信用与保证金挂钩的机制,倒逼企业主动维护信用记录,县社会信用体系联席办定期公示信用信息,企业可在线查询、修复轻微失信行为,“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导向日益鲜明。


为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元阳县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按季度通报信用评价结果,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严厉打击围标串标。“以前总担心大企业‘靠资金压价’,现在凭信用能公平竞争,我们小企业也有了更多机会。”盛云科技公司招投标负责人刘晓霞女士的话,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



要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企业,不仅要有好政策,更要有好的落地方式。“政策出来后,政府专门组织培训,用哈尼语、彝语讲解申请流程,我们听得明明白白。”云南盈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付文斌先生在元阳县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投标的经历,体现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温度。元阳县通过“线上政务新媒体解读+线下专场培训”的方式,让政策走进园区、企业和村寨,177条咨询电话留言均在1小时内得到回应,确保企业“懂政策、会申请、得实惠”。


政策落地有声,数字化服务为企业赋能增效。以科技破局,用创新开路,实现了电子化交易和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双轮驱动,从降成本、提效率、保公平三个维度为市场主体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投标成本直降80%以上,项目交易周期压缩50%,交易全程留痕可溯,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打造出高效便捷、阳光透明的交易营商环境新标杆。



不过,信用免保并非毫无监管。“信用免保不是‘一免了之’,而是用更精准的监管守护公平。”元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刘斐介绍,当地建立“清单管理+协同监管”机制,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招标计划提前30天公示,目前,17个项目通过交易平台共享信息,让潜在投标人“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


在监管闭环中,行政监督部门与交易中心实时联动,开评标现场异常行为被全程记录,信用条款设置纳入公平竞争审查。202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0宗,成交金额7.88亿元,项目数量同比增加9宗,诚信合规的市场环境让更多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如今,在元阳县,“讲信用、得实惠”已成共识,诚信企业不仅免缴保证金,还能在信贷支持、项目申报中享受便利。这种“信用越好、发展越顺”的正向循环,正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从“制度约束”向“价值引领”升级。


从一笔笔免缴的保证金,到一次次高效的信用查验,元阳县用实践证明,信用体系建设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器”,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引擎”。当诚信成为边疆大地的风尚,当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在公平竞争的阳光下,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供稿:刘   斐

编辑:纳腾姝

责编:刘国燕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