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元阳:铆足牛劲兴牛业

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 发布日期:2024-01-24 00:00: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元阳县将本地小黄牛暂时命名“红河牛”加强保护,全力打造“肉牛养殖规范、粪污处理到位、疫病防治及时、产业链条完整”的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动肉牛产业良种化、优质化发展,摸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依靠科技发展的富民增收的路子,助力拓宽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增收渠道。

元阳县积极争取州级主管部门支持,制定《红河牛(暂定名)遗传资源鉴定方案》,依托云南省畜牧总站、云南省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云南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技术力量,会同省、州、县有关专家联合开展“红河牛”遗传资源鉴定和申报工作。

2023年,投入县级财政涉农资金400万元,分别在南沙镇石头寨村委会六呼村和马街乡乌湾村委会那丙村建设牛舍3607平方米、草料棚845平方米,为“红河牛”品种保护和扩大繁育群体夯实基础设施,带动1个养殖企业和10户农户发展“红河牛”养殖。

“现在人们为了追求高产,引进大量高产性能外来品种牛杂交改良本地品种,导致元阳地方优良品种牛遭到破坏,甚至面临地方品种牛灭亡的危机。”元阳县农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高级畜牧师曹文勇说道。

元阳县政府出台《元阳县地方优势特色红河牛保险实施方案》,把在元阳县辖区内养殖,畜龄满6月龄的红河黄牛5000头纳入参保对象,其中,红河种牛3000头,红河肉牛2000头。红河种牛每头保费600元,红河肉牛每头保费240元,保费由中央、省、州、县级财政和养殖户共同承担。红河种牛每头保险金额15000元,红河肉牛每头保险金额6000元,积极帮助养殖户减轻保费压力,抵御养殖风险。

“我祖祖辈辈养牛养到现在,现在的牛全部有50头,前面‘见犊补母’政策已经补了13头,将近2万元,目前还有5头可以补,我计划这几年好好发展一下肉牛养殖,把它发展到100头。”马街乡乌湾村委会那丙村养牛户李永福说道。

据介绍,为了缓解基础母牛存栏持续下降、架子牛供给不足的瓶颈问题,元阳县2023年投入县级财政涉农资金170万元,以南沙镇和马街乡为试点,实施了《元阳县母牛扩繁建设项目》,采取“见犊补母、先增后补”的方式,对基础母牛生产犊牛后,所生产犊牛饲养1个月以上的母牛给予补助1500元,共补助1133头能繁母牛,惠及397户养殖场/户,群众养牛积极性大幅提升。

“我们将采取主动保种战略,建设‘红河牛’保种场、扩繁场和保护点进行遗传资源保护,积极探索、寻找开发利用途径,以促进和巩固保护效果。”元阳县农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高级畜牧师曹文勇说道。

2023年,元阳县牛存栏87522头,出栏37833头。目前完成“红河牛”外貌特征、屠宰性能测定,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红河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成功后,将结束红河州作为畜牧大州肉牛产业发展“有肉”“无牛”的历史,将有力推动我县地方牛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开发利用和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