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马街乡乌湾村委会的千亩印楝进入收获期,当地农户忙着采摘、晾晒刚刚成熟的印楝果,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现在我们摘了印楝果,村子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我们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增加一份收入。”正在采摘的村民陶秀英介绍说,目前印楝果的价格是6元每公斤,一天能采摘20公斤至30公斤,一天下来能赚150元左右。

乌湾村委会位于红河干热河谷腹地,交通便利,全村512户,2320人,主要产业为蔬菜种植。“我们村主要种植蔬菜,外出务工的人较少,农闲时,村民们看着乌龟山和蜈蚣山上的印楝树,经常会讨论印楝果能不能产生经济价值。”乌湾村党总支副书记陶志祥说。

乌龟山和蜈蚣山位于乌湾村委会北边,2003年前后,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马街乡先后在乌龟山和蜈蚣山及周边生态脆弱区种植3200亩印楝树,用于治理土地荒漠化,由于当时相关产业配套不完善,印楝树经济价值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如何把“荒山”变成“金山”一直困扰着乌湾村党总支。

据悉,印楝果中可提炼印楝素,印楝素是一种纯植物源有机杀虫农药,可防治200多种农、林、仓储和室内卫生害虫,对人类和环境友好。今年以来,马街乡积极与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研究团队沟通协调,充分发掘印楝树经济价值,达成合作协议。与此同时,为切实解决印楝林的管护问题,乌湾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成立元阳县勐雅印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出“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铺就村民“致富路”。

目前,元阳县勐雅印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120亩印楝林作为试点项目,在红职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管理印楝树。今年7月,印楝林迎来第一次丰收,红职院按照8元一公斤统一收购。截至7月底,已卖出印楝果20吨,群众增收12万余元,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预计试点林可采摘印楝果30余吨,届时群众增收18万元,村集体增收6万元。
乌湾村党总支书记、勐雅印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建华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持续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优势,以试点林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参与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中来,积极培育印楝苗,将乌湾村的2200亩林地全部纳入合作社,科学种植,让‘荒山’变‘金山’,促进村集体增收,农民增富,产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