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部省合建服务云南高质量发展项目“云南陶瓷创新设计与产业协同服务中心”建设,展示云大非遗保护传承创新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紫陶基地的建设, 2023年度“非遗进云大”活动于5月11日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校史馆正式拉开帷幕。红河流域傣陶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杜黎波带领傣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秀芬、县级非遗传承人白秀洪和那里村村长阮国林受邀参加。
云南大学副校长廖炼忠,建水县委书记赵雄,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兵,云南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柳智明,临沧临翔区副区长李松等领导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坐。开幕式由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吴白雨主持。
开幕式后,前来看望2023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学员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在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勋、云南大学副校长廖炼忠等领导的陪同下,与到场的嘉宾一同参观了“中国非遗研培计划”成果展和云南大学校史馆。

在展厅里展出了建水紫陶、云南青花、临沧茶陶、红河流域傣陶等300余件非遗陶瓷精品。现场展出的红河流域傣陶就是由红河流域傣陶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部分作品和来自元阳傣陶传承创新基地的部分作品,参展作品受到了到场嘉宾的好评。

在非遗展演和实操体验区,来自元阳县那里村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秀芬、县级非遗传承人白秀洪更直观地为大家展示了傣族陶器这一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了傣陶的非遗文化魅力。
元阳傣陶是指元阳境内傣族制作的具有“无轮泥条盘筑”“无窑平地堆烧”工艺特色的陶器制品和工艺文化。它具有泥料上“天然生态”、用料上“就地取材”、造型上“古朴敦厚”、”质地上“砂金细密”、功能上“盛水自凉”等特色,是傣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器具。曾被誉为“文化活化石”的元阳傣族制陶工艺源自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000年),它保留了中华陶瓷工艺滥觞时期的原始形态,也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人民自古而今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和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
近几年来,元阳县南沙镇桃园村委会那里村的傣陶传承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元阳县在那里村建成了元阳傣陶传承创新基地,在政府和红河流域傣陶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开发出的具有傣族文化元素的产品,深受大众的喜爱。

“非遗进云大”活动紧扣“坚持守正创新、传承精彩非遗”主题,为傣陶搭建了宣传新平台,让“元阳傣陶技艺走进校园”,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将有助于校政合作推动乡村振兴,有助于元阳傣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