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培育特色产业发展 用力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编前语:元阳县2023年“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通过农特产品展示推介、销售大比拼、同台竞技大比武三个阶段的比拼,充分展示了14个乡镇的风采,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形成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比赛已经圆满收官,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乡村振兴赶考路上他们是如何做的。
本期推出黄茅岭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近年来,黄茅岭乡立足“一河谷、两面坡、三带动、四融入”的空间布局,始终坚持以党建作引领,产业作支撑,用心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用力描绘乡村振兴画卷,走出了一条具有七彩黄茅岭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用心夯实党建基础 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聚焦“组织、队伍、带头人”三要素,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深入落实五级书记抓责任、抓问题、抓整改工作模式,拓展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建设,实现党组织与产业链同步建强。坚持以“党建引领+党群同心”,推行一名党员履行一句承诺、带动一个产业、提供一项服务,党群团结一条心“四个一”示范带动,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行动,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依托“领头雁”培养工程,创新推行“明白人、带头人”双向培养机制,将党员骨干培养成“明白人、带头人”,“致富能手”培育成村“两委”储备干部,全省百名好支书白平定等党总支书记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用情健全利益机制 为群众致富拓宽“新渠道”
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乐和、恒迈等16家企业落地黄茅岭,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着力培育“一尾”鱼,让群众增收有希望。用心培育生态鲈鱼养殖、猪圈改鱼池养鱼等新模式,针对全乡248户低于万元农户增收实际,将63万元入股7只生态鲈鱼养殖“爱心桶”。独具特色的“猪圈养鱼”“爱心桶”变成绿美乡村“致富密码”,拓宽了乡村振兴新路子,切实让群众增收有希望。着力栽种“一棵”菜,让群众致富有渠道。乐禾蔬菜、贝贝南瓜等订单蔬菜项目,拉近了农户田间地头“一棵菜”与百姓餐桌上“一盘菜”的距离。优质的品种选育、精心的种植管理,让乐禾蔬菜不愁销路,让贝贝南瓜成为“致富瓜”,切实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着力做优“一片”果,让群众生活更甜蜜。加强枇杷、柑橘等特色水果产业与村民合作,带动村民参与发展种植事业,让更多村民尝到“甜头”。幸福金果,甜在群众心里,让群众幸福生活更甜蜜。目前,全乡发展特色水果1万亩,优品蔬菜1千亩,中草药1千亩,特色水产40亩,实现年累计创收1200万元;1500户流转土地1万亩,租赁增收800万元;2.5万人次在家门口就业增收260万元。通过发展林下砂仁、生态鲈鱼等项目,年创收村集体经济40万元,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


用力培育文明新风 为绿美乡村塑造“新形象”
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顺应群众需求,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探索“组织引领、群众议事、村规管事、党员带头、驻村帮带、志愿服务”等经验典型,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借助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契机,及时组建69支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主题活动,扎实推进革除陋习“六步工作法”,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顺应治理特点,建立多元机制。在集镇探索推行卫生保洁第三方服务模式,实现了集镇卫生常态、长效保洁的格局;在村寨推行党员网格化包保模式,有效改善全乡人居环境,宜居乡村、绿美乡村的目标渐行渐近。顺应乡村发展,深挖文化底蕴。扎实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快推进全乡国土空间规划总体布局,拓展以猫山片区暖冬特色小镇、中心小学搬迁提质扩容为主的集镇新区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着力打造戈它村委会头道桥村庭院经济建设、丫勒村精品村建设等示范样板。深挖文化基因,用好文明实践站所、村史馆等阵地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推动全乡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双提升。
书记感言:
黄茅岭乡将以本次“乡村振兴大擂台”同台竞技大比武活动为契机,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坚持产业典型引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抓好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治理,有力有效推进黄茅岭乡村全面振兴。(黄茅岭乡党委书记苗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