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元阳县南沙镇坚持党建引领,引进新技术,打好“改良牌”,对南沙镇呼山村委会5000多亩枇杷进行技术改良,提高水果市场竞争力。改良后,老树萌新芽、旧地焕新春,实现年均4000万元以上的农业生产值,黄土地上栽出了“黄金果”,农户换出了“黄金条”。
在枇杷种植上,南沙镇呼山村委会坚持党建引领合作社牵头,使用“党支部+枇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和党员成为合作社经营发展的主力军、先进技术的示范者、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在全社28名党员的研究策划下,264名合作社成员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枇杷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提质、增产、增效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发展目标,经过6年来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党员带头先行、社员努力跟上、农户一起干活,把党支部政治上的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经济上的优势“合二为一”的农工贸一体化的新路子,建成了从枇杷种植到产品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营机制,体系、制度、渠道、售后不断健全,枇杷种植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引进新技术打好改良牌
在依靠科技、紧贴市场、满足受众需要的理念指导下,针对原有枇杷品种老旧、汁酸肉少、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缺陷,呼山村党总支于2020年底组织党支部、合作社成员到外地学习考察,看先进技术、听前沿理念、学新潮卖点,决定打出一手改良牌,造出一个靓品牌。
通过进一步的洽谈协商,在南沙镇党委的主导下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了枇杷新品种“三月白”、“白雪早”、“香妃”等果苗,对原有5000亩老旧枇杷进行嫁接改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同步提供嫁接技术、灌溉施肥、疏花套袋、病虫害防治、摘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指导。
改良后的枇杷色泽鲜艳、形体饱满丰富,具有口感清甜细腻、肉厚、水多、汁甜等优势,在2022年初上市后,销售火爆,一公斤售价平均16元人民币,整个村委会产量2500吨左右,销售收入达4000万元,其中,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吴远刚的枇杷卖价则高达20元一公斤,仅依靠售卖枇杷就达到了30万元的经济收入,成绩亮眼。
呼山村委会副主任马克国表示:“今年技术改良后,枇杷市场行情极好,不少农户还没有等到采摘活动的举办就已经把枇杷售卖一空。有的农户直接靠卖枇杷就有十多万的收入,对外面工厂一个月5000元的招工条件都提不起了兴趣,枇杷‘黄金果’真的换出了农户‘黄金条’”。
火热的市场消费热情,极大激发了呼山村农户加入合作社栽种枇杷的积极性,整个村委会枇杷栽种面积也从5000亩上升到7000亩,枇杷年销售收入也从原来的1000万元不到提升到4000万元以上,枇杷合作社社员平均年收益9万至15万元左右,有力地为乡村振兴打牢坚实的“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基础。
为持续将枇杷产业做大做强,形成群众“靠着吃,躺着赚”的稳定性收入,南沙镇计划引进枇杷果干、果汁加工工厂,建立流水线的产品生产线,为农产品赋予工业生产附加值。原来的党支部、合作社社员和依附农户,则以原材料提供商、劳务用工者的身份到加工厂工作赚钱,实力雄厚的还可以以股东身份入股加工厂,结合采摘一体、休闲观光的配套服务提供,枇杷产业将越种越大,对推动呼山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裨益,也为元阳县打造“一县一产业亮点”提供了典型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