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接待旅游人数930余万人 旅游收入133.33亿元。元阳县以昆玉红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围绕“哈尼特色、AAAAA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总体目标,依托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以“梯田魂”为主要元素,以“互联网+旅游”模式为载体,重点推进乡村旅游、文旅融合、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强势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模式逐渐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934.53万人次,旅游收入133.33亿元,旅游人数及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基础设施得到夯实。2013年以来,重点实施了“一镇六村”和传统村落改造及生态保护、水利设施修复等项目,为加快哈尼梯田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投资9050万元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管理展示中心主体工程通过验收,投资33.5亿元的哈尼梯田小镇、1.99亿元的胜村旅游小镇、0.33亿元的南沙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红叶温泉酒店建成运营,原舍·慕拉雅、万缮酒店、云上梯田酒店等品牌民宿不断发展,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目前,已完成梯田核心区35个传统村落改造,箐口、阿者科、垭口、大鱼塘、太阳老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大鱼塘村列入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元阳哈尼梯田小镇被列入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将创建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特色城镇(哈尼族)。通过旅游带动,已初步发展为牛角寨、箐口梯田红米发展示范区、老虎嘴片区民绣民品制作区、哈尼小镇民族歌舞展示区、普朵特色水果采摘体验区、阿者科传统村落体验区和大鱼塘特色美食体验区,已打造特色旅游村11个,成立元阳县众合商会、攀枝花乡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6家星级客栈。乡村客栈、“农家乐”由去年219家增至230家,接待床位2862张,带动就业1000余人。
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启动全域旅游规划、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一部手机游云南”元阳版块建设工作,“全国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组织客栈、酒店管理人员举办培训班8期514人次,指导或督促辖区旅游单位进行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27期730人次,组织辖区旅游单位参加省、州培训活动46期1267人次,通过系统的标准化服务培训,元阳旅游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及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18家单位为成员的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全面开展景区综合整治。在巩固申遗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在哈尼梯田遗产区范围开展“六治”“两抓”“四严禁”整治,有效遏制景区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者的满意度,树立生态、和谐、有序、安全的旅游市场环境。2016年8月24日,红河州首个“旅游巡回审判庭”在元阳挂牌成立;2017年7月,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大队相继成立并挂牌。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哈尼古歌》实现常态化演出,国家交响乐团红河州创作实践基地落户哈尼小镇,《哈尼交响·欢乐新春》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上演并进行全球巡演,举办“开秧门”实景农耕文化节、摄影双年展、哈尼梯田越野挑战赛,组织百名作家写元阳、知名记者访元阳、知名画家画元阳活动,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红河·元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节”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2013年—2017年全县共举办了48场节庆活动,带动2万村民,人年均增加收入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