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yyxrmzfbgs/2025-00179
-
发布机构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8-18
-
时效性有效
全国生态日 | 元阳:蓝天碧水映幸福!
今年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多年来,元阳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元阳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方面,2022年至2025年近四年,元阳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100%、99.7%、96.4%。元阳县严格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积极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使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水环境质量同样优异。元阳县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藤条江大桥,保护目标为Ⅲ类,近四年均达到水环境功能考核要求。城镇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近四年全部达标,其中丫多河水库被评定为省级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对象。元阳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常态化开展巡河行动,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有效保护和提升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土壤环境方面,2021年至2024年,元阳县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污染耕地治理目标任务完成率100%。元阳县实施加强建设用地监管、推进污染耕地治理修复等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守护了一方净土。
元阳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作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19万亩梯田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举世闻名。自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元阳县累计投入31.82亿元用于哈尼梯田保护利用,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与发展项目。通过修缮传统民居、修复梯田生态、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等举措,守住了哈尼梯田遗产区的“绿水青山”,保护了“四素同构”生态系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928元增长到2024年的15612元。
同时,元阳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依托哈尼梯田的生态优势和文化魅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阿者科村自2018年实施“阿者科计划”以来,累计分红达287.05万元,户均增收44161.5元,并于2024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元阳县成功入选COP15全省7条推荐考察线路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国际舞台上精彩展示。
此外,元阳县在生态项目谋划和生态品牌打造方面成果丰硕。2024年,元阳县共争取到6个生态项目,资金1440万元;2025年争取到3个项目,资金3565万元;还有20个项目正在谋划中,资金达16.18亿元。在生态品牌建设上,元阳县积极开展“两山”复核评估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第一轮资料收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力争2025年创建成功,成为云南省第二个同时获得“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荣誉称号的县市。
元阳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元阳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探索创新,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元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元阳力量。
短评
元阳县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科学理念,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之路上成绩斐然。从空气质量的持续优良,到水环境的稳定达标,再到土壤环境的有力守护,元阳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元阳县对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堪称典范。投入巨资修缮传统村落、修复梯田生态,推广“稻鱼鸭”种养模式,既守护了“四素同构”生态系统,更带动经济腾飞,农民收入显著增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发展乡村旅游,阿者科村的成功便是生动案例,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华丽转身。
生态项目谋划与生态品牌打造成果丰硕,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元阳县的实践证明,只要坚定绿色发展信念,创新思路,就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坚信,元阳县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创造更多辉煌,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最美底色。
编辑:纳腾姝
责编:刘国燕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
编辑:纳腾姝
责编:刘国燕
监审:徐丽芳
总监:李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