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 铸牢意识谱新篇

文章来源:元阳县民宗局发布日期:2023-01-12浏览次数:

  ——元阳县牛角寨镇岩际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典型材料

   

  近年来,在元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牛角寨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岩际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重立《团结纪念碑》,秉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岩际村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克难关,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岩际村各族人民爱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平等互助,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岩际村各族人民秉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将爱国主义和团结互助精神纳入村寨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创建中,共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携手共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背景介绍

  岩际村属元阳县牛角寨镇岩际村委会,世居汉、彝、哈尼3种民族,是一片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热土。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农户168户762人,有中国共产党员24人,设党支部1个。2019年,岩际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原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88人全部清零。2021年,岩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765元。

  岩际村有爱国拥党、团结友爱的历史传统。1952年6月,元阳县第二届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签订了《团结爱国公约》。同年12月,为贯彻落实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岩际村号召全村各族人民共同建立了《团结纪念碑》,订立了适用于村寨的团结爱国公约,并作为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遵守,传承至今。岩际村的《团结纪念碑》是目前为止元阳县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块文物级涉及民族团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纪念碑,是元阳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历史见证,是岩际村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历史见证,也是岩际村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二、主要做法

  (一)重立《团结纪念碑》,秉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

  1952年12月岩际村各族人民订立的《团结纪念碑》,把“不分民族,不分上寨下寨,不分大寨小寨,大家团结成一家,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刻入纪念碑首条,这是1952年6月元阳县第二届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签订的《团结爱国公约》精神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历史见证,是岩际各族人民“身在边疆,心向北京”的真实历史写照!为了秉承这一《团结爱国公约》精神,元阳县委县政府投资350万在岩际村修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并于2021年6月29日在主题广场举行了岩际村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团结纪念碑》重立仪式,大力弘扬“一心向党、忠诚报国;团结奋斗,命运与共;携手并进、同心筑梦”的元阳县《民族团结纪念碑》新时代精神,庆祝大会有元阳县各族各界代表、民族文化传承人、少先队队员、机关干部职工、岩际村村组干部和各族群众共同参加。庆祝大会首先重现了1952年立碑时的历史场景,由当时立碑的后人用汉彝两种语言宣读了碑文,紧接着庆祝大会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拉开帷幕……

  通过重立《团结纪念碑》,重现早期岩际村各族人民爱国拥党的历史场景,让所有村民牢记历史,不负先辈重托和期望,秉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通过使用汉彝两种语言宣读碑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力,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通过修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努力将主题广场塑造成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促进各民族彼此之间以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和理解,强化了岩际村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通过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宣示了岩际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并坚定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以《团结纪念碑》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为载体,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由党员、明白人、带头人等“乡村主播”为主体的宣讲小分队宣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族群众聚在一起聊“大变化、新未来”。另一方面,岩际村组建了由汉族、彝族、哈尼族等民族组成的3支文艺队,指导编排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歌舞节目,并在春节、彝族“火把节”和哈尼族“新米节”等节日庆典中进行表演,共同唱响各民族感恩党、感恩祖国、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正能量。通过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以及节日庆典等民间民俗活动中,促进各民族的相互认知和理解,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创新发展,正确把握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心手相牵共筑梦

  岩际村党支部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分析制约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寻找困扰人民增收难的瓶颈问题。从改善村寨基础设施出发,加快村级路网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全县发展大局,立足村寨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香蕉、沃柑、小黄姜等比较优势产业。有效整合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群策群力,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努力打好“绿色牌”,探索培育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岩际村加强与东中部地区和省内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以“乡村蓝店”为依托,加强群众技能培训,将剩余劳动力输送到广东、昆明、蒙自等地解决就业,解决各族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实现各民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1年,岩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65元。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岩际村各族人民依旧不分民族,不分上寨下寨,不分大寨小寨,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以团结促进步,以进步促团结,共同朝着乡村振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心手相牵,共同筑梦!

  三、经验启示

  一直以来,岩际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立足自身实际,把秉承《团结爱国公约》精神,谋求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凝聚人心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强化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一)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废除了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制度,各民族真正实现了政治上完全平等,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党和国家始终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积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建党100周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共同谱写了祖国边疆繁荣发展的新乐章。

  (二)秉承爱国拥党和团结互助精神,是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思想源泉

  早在1952年,元阳各族各界人民在中央访问团的帮助下就签订了《团结爱国公约》,号召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共同保卫和建设祖国”。《团结爱国公约》的签订,开启了元阳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新征程。自那时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便融入岩际村各族儿女的血脉之中。同时,《团结爱国公约》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延伸和拓展,为岩际村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团结纪念碑》的重立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光辉,岩际村各族儿女将恪守《团结爱国公约》和《团结纪念碑》的精神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不断丰富和发展“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的新时代内涵,不断开创岩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岩际新篇章!

  (三)发展经济共同富裕,是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如何才能走得稳、走得实,关键还是要看产业经济发展的程度。从岩际村的实践来看,“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是同步促成的。由此可见,需要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医疗改革、教育事业、法制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落到实处,以“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以民族进步推动民族团结”。当然,无论是民族团结进步还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都离不开乡村组织的振兴和保障,而只有强有力的党组织才能担负起组织领导乡村走向充满活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只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推动各族人民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认可,让民族工作更高质量的发展,让各族人民携手共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和梦想。

阅读下一篇

元阳县各族共绣最美乡村振兴图

元阳县各族共绣最美乡村振兴图

返回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