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元阳县概况

来源:元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12-16 10:58:55 浏览次数:

元阳县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县之一,是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境内梯田级数最多达3700多级,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独具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特有的高原农耕精密技术和生产、生活、文化相融共生的活态文化系统,孕育了“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生存智慧的文明创举,被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迹”。元阳县先后获得中国天然氧吧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生态红米之乡”等荣誉称号。

【地理环境】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哀牢山脉南段,红河南岸,东经102°27′~103°13′,北纬22°49′~23°19′之间。东接金平县,南邻绿春县,西与红河县毗邻,北与建水县、个旧市隔红河相望,东西最大横距7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5千米,辖区面积2212.32平方千米。辖3镇11乡,134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45个村民小组 。县城南沙距省会昆明284千米,距州府蒙自71千米。

【山系水文】元阳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地连绵,无一平川。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海拔差异明显。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红河、藤条江两干流自西向东逶迤而下,地貌呈中部突起,两侧低下,地形呈“V”形发育。元阳县土地全为山地,无一平川,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相对高差2795.6米,年平均气温24.4℃;年降雨量最高1189.1毫米、最低665.7毫米、平均899.5毫米。元阳县是云南热带水果和云雾茶及黄金的重要产地之一。

元阳县属于红河流域和藤条江流域,县内主要河流有红河(元江中游段)、藤条江、乌拉河、金子河等29条,其中分布在红河流域的支流18条,藤条江流域支流11条。县境内截至2005年9月28日尚无大中型水库,已建有小(一)型水库1座(呼山坝,库容142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3座(大鱼塘水库,库容14万立方米;呼山坝,库容60.5万立方米;胜村二合一坝塘,库容24.89万立方米),其它小坝塘10余座,总库容162.81万立方米。在建小(一)型水库1座(肥香村水库,库容429.4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2座(刺竹林水库,库容12.4万立方米;增益寨水库,库容44.5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元阳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4.4℃,最高气温44.1℃,最低气温3.7℃;年降雨量最高1189.1毫米、最低665.7毫米、平均899.5毫米。

【自然资源】元阳县自然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元阳县水能蕴藏量36.81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21.38万千瓦,占水能资源的58.1%。元阳县地处“三江”多金属成矿带的南延部位,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有铁、铜、铅、锌、金、银、石膏、大理石、石墨、矽线石、云母、水晶、宝玉石等5大类20余个矿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种,其中金、铜、石膏、石墨4个矿种已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金、铜、铁、石墨、石膏等均有小至中型独立矿床,已发现的矿床(点)具有区域集中、带状分布的特点,其中大坪金矿及外围经专家预测为大型矿床。

【民族人口】截至2010年,元阳县总人口424284人。其中:男227718人,占总人口的53.67%;女196566人,占46.33%;人口出生率13.62‰,死亡率6.66‰,自然增长率6.97‰。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7种民族。汉族48266人,占11.38%;少数民族376018人,占88.62%,其中:哈尼族228765人,占总人口的53.92%;彝族99520人,占23.46%;傣族19224人,占4.53%;苗族14803人,占3.49%;瑶族9548人,占2.25%;壮族3931人,占0.93%。2023年末,元阳常住人口为34.13万人,城镇化率18.11%。

【景点美食】

景点: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元阳县各族人民开山为田,引水种地,开垦梯田19万余亩,建成大小水沟4653条。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海拔在170米-1980米的山岭中。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老虎嘴位于元阳县城南部50.5公里处,距老城街20.5公里,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被法国报刊列为1993年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被美国摄影家称为最壮丽的田园风光;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是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元阳皇封世袭猛弄哈尼司署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距今269年。司署有四组台阶上下相接,共127级,每组台阶左右均有两层楼的厢房。正堂、屏风楼、厢房雕梁画栋,红墙黄瓦相映。

元阳县红叶温泉度假村位于南沙镇菱戈塘村民小组村旁,占地面积100余亩,有百年芒果树、酸角树、常青树和天然霸王鞭园林。

美食:哈尼族牛干巴制作选用毛色光滑,肥瘦匀称的菜牛宰杀后,取较好的精肉切成条状肉块,抹上盐巴、辣椒、花椒、八角、草果面和酒腌上一至两天后,穿上竹条或细箭竹上,挂在灶房或火塘上方让火烟熏干备存。食用时用木甑蒸熟或用芭蕉叶包严实后,在火塘中的子母灰中捂熟,配以生姜片、蒜、青辣椒在木臼内舂成细肉末食用,吃起来满口异香,味道独特,大开胃口。也可切成薄片,油炸食用。

哈尼牛肉菘采用上等的牛肉,经腌制晾干,制成干巴,然后用炭火烤熟,再放入器皿内加入花椒、八角、生姜、生蒜、新鲜小米辣等佐料舂制而成,味道麻辣爽口。是哈尼族宴客时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下酒菜。

苦兰芨是芨菜(龙爪菜)的一种,在云南只有红河州元阳县小新街乡才有这种芨中之王。苦兰芨为野生,数量稀少,每年3-6月份开始发芽生长,其嫩芽可食用也可药用。苦兰芨,味微苦,可与本地哈尼豆鼓、糯米等做成美味菜肴,是本地哈尼人过节待客的首选菜肴。其药理清凉解毒、祛火、消食健胃。

【民俗风情】元阳县境内世居的各民族各自创造了本民族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址、历史文物、民居建筑、服饰、饮食、乐器、歌舞刀具、宗教器物、交际礼品、工艺品、生活器具、生产工具,以及神化传说、诗史谣谚、寓言故事、音乐舞蹈、节庆活动、民间习俗、生活礼仪、禁忌形式、宗教祭典、村规民约、道德习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12项,孕育出了梯田文化、火塘文化、贝玛文化、谱蝶文化等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其中:民族服饰有彝族的日月系腰服、苗族的百褶裙、瑶族的马尾帽、壮族的系腰带、傣族的花腰服等;民族传统节日有哈尼族的“昂玛突”、“开秧门”、“苦扎扎”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等节日。

元阳县为哈尼族聚居大县,哈尼族的哈尼文化包括以森林为标志的生态文化,以梯田为标志的农耕文化,以长街宴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以蘑菇房为标志的建筑文化,以服饰刺绣为主的服饰文化,以“苦扎扎”节为标志的人神共娱的节日文化,以“龙头”、村民间往来为主的礼俗文化,以棕扇舞、木雀舞为标志的歌圩文化,以图腾、手刺绣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贝玛为标志的宗教文化,以哈尼医学为主体的医学文化,以铓锣为标志的铓鼓文化,以丧葬为标志的礼仪文化等等。

【社会事业】

科技:2010年,元阳县向省、州科技部门申报项目6个。其中省级项目1个,州级5个;涉及金额501万元,到位资金501万元。

教育:2010年,元阳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9所,在校学生68670人,元阳县有教职工3714人,其中专任教师3508人;元阳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6%,巩固率99.87%,辍学率0.16%,升学率99.16%,完学率98.07%;初中毛入学率达99.33%,巩固率98.54%,辍学率1.39%,升学率38.51%,完学率95.99%;高中毛入学率达26.46%,幼儿入园率达33.99%。

2010年,元阳县共有校舍建筑面积360782平方米,共有图书597782册。成人基础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400人,举办乡村实用技术培训890期58650人次,青壮年非文盲率99.64%,复盲率2.32%。

2020年5月19日,元阳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卫生:2010年末,元阳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20个,其中县级基本医疗卫生单位2个,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进修学校各1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镇)卫生院10个。共有卫生机构人员数49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1人,每千人口仅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人。有业务用房面积36908.79平方米,其中县级21813.63平方米,乡(镇)卫生院15095.16平方米。设有病床479张,其中县级医院306张,乡(镇)卫生院173张,每千人口病床拥有数1.1张。元阳县医疗设备以普通中小型为主,仅有6台价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设备总值仅为1773.82万元。元阳县共有137个村卫生所,有乡村医生279人;个体诊所48个,从业人员58人。

保障:2010年,元阳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74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138人。新增就业人数358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151人。全年共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882人,征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1456.37万元,支出职工医疗保险基金973.41万元;征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收入106万元,支付居民医疗保险基金131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701人,征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213万元,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524万元;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072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49.0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4957人,征收失业保险费35.32万元,支出失业保险基金29.28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097.38万元,保障人数62651人(月);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70.6万元,保障人数68804人次(年)。

乡村振兴: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经济发展】2023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6.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72亿元,同比增长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429元、13274元,分别增长5%、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0.27亿元、68.51亿元,分别增长3.4%、9.46%。

第一产业:2010年,元阳县投资852.85万元实施8996亩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全年共发放综合补贴2366.53万元,其中农资综合直补1824.74万元,良种补贴443.81万元,农机具补贴97.977万元,惠及全县37万农民。完成农业总产值95609万元,增长6.03%;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34.14万元,增长14.5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448元,比2009年增长13.54%;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7900亩,比2009年增长6.50%,粮食总产量139105吨,增长1.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6017亩,下降8.18%;蔬菜种植面积44400亩,产量13230吨。年末生猪存栏309532头,增长5.69%;大牲畜存栏96810头,增长6.72%;肉类总产量32916吨,同比增长12.72%;畜牧业总产值53757万元,同比增长32.98%。

2010年,元阳县营林任务7.2万亩,年末共完成造林7.7万亩(包括中低产林改造0.5万亩)。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7029万元;森林面积117203.8公顷,森林覆盖率42.5%。

第二产业:2010年,元阳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8287.2万元,同比增长36.94%。其中:重工业53947.5万元,比2009年增长51.8%;轻工业14339.7万元,比2009年增长34.9%。元阳县华西黄金有限公司、元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元阳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元阳县铁合金厂和云南慧丰实业有限公司五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8741万元,比2009年增长57.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160万元,比2009年增长36.7%;实现利税总额25355万元,比2009年增长58.2%;实现利润22138万元,比2009年增长56.2%。

第三产业:2010年末,元阳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0167万元,比2009年增长24.98%;贷款余额88048万元,比2009年增长6.27%;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75294万元,比2009年下降28.79%;信用社贷款余额49934万元,比2009年增长11.69%。实现财产保险费收入1038万元,比2009年年增长19.47%;财产保险费赔款支出597万元,比2009年年增长12.01%。实现人寿保险费收入903.63万元,比2009年年增长457.8%;人寿保险费赔款支出25.24万元,比2009年年下降49.52%。

2010年末,元阳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740177人次,同比2009年增长16.19%,其中海外游客38177人次,同比2009年增长28.49%;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67037.51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