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乡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景区带村为主要模式,整合全乡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实现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加快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提高梯田产值,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赢。引进世博元阳分公司,成立勐品村老虎嘴景区梯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梯田250亩,涉及农户160户,发展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殖项目,返聘土地流转农户务工,每天有60-80元收入,帮助群众就地就业,每年定期发放梯田流转费,同时梯田流转农户参与赢利分红。提高梯田产值,极大地吸引外出务工农户返乡创业,在秋收季节发展农耕体验式旅游,外来游客可以到田间地头体验秋收活动,从而丰富了旅游业态,有力破解了耕种哈尼梯田不能脱贫增收的历史难题。
二是发挥妇女特长,开发民族刺绣旅游商品。攀枝花乡猛弄村抓住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民族刺绣衍生产品逐渐受到各方游客青睐的有利契机,成立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带头,党员带动,不断发展壮大以妇女为主力军的民族刺绣产业,发展合作社成员200余人。通过与云南大不同、云南龙啸商贸有限公司、上海穆驰实业有限公司、玉溪师范学院的合作,对绣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培训,进一步增强绣娘的设计理念和技艺水平,提高绣品的质量和美感,将本土民族特色与时代流行元素相融合,探索打造设计、生产、销售(实体店销售、微店销售,网上销售)为一体,产品生产实行公司订单、顾客与绣娘一对一“私人定制”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运作模式。截至目前,合作完成订单式刺绣产品1600余件,绣娘创收8万余元;成功注册申请“云上民绣”的商标;猛弄村获“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荣誉称号。
三是打造猛弄土司古宴,破解群众增收难题。依托百年勐弄司署,成立猛弄村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常态化运作,按游客需求定期定点举办,每年举办60场次。党支部牵头负责统筹协调,合作社负责承办,村民负责提供食宿。收益分配方式:农户占80%,合作社占15%,村集体占5%。猛弄土司古宴有力破解了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致富难、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在实现各方盈利的基础上,逐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着力将猛弄村打造成集美景、美食、美物、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强群众发展后劲。
(文:杨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