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行走在高原水乡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8 00:00:00 浏览次数:

“行走红河谷”采访组到达元阳时,天气不太好,但秀丽的景色依然让人叹为观止。

记者来到元阳县城南沙,这里的地势突然开阔起来,在哀牢山的怀抱中形成一个小小的坝子。南沙年平均气温23.8摄氏度,全年持续高温天气,冬季的北方到处冰雪皑皑,而南国的元阳却处处充满春意,百花盛开,树木郁郁葱葱,“天然温室”的元阳县成为人们冬季避寒的旅游胜地。县城掩映在馨香扑鼻的绿茵丛中,是绿色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盛夏,街头的芒果树把元阳点缀得格外漂亮,郁郁葱葱的芒果树上,参差不齐地挂满黄澄澄的鲜芒果。人们感受不到丝丝的微风,有的只是热。南沙人幽默地称之为“天然桑拿浴吧”。

往相距34公里远的老县城新街镇走,气温下降了16摄氏度,海拔则升高了1600多米。越走越觉得凉爽,越感觉清新。

元阳县世居哈尼、彝、汉、壮、傣、苗、瑶7个民族,他们共居一山,却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从海拔最低的144米到600米,称为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从海拔600米到1000米,称为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从海拔1000米到1400米,称为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从海拔1400米到2000米,称为上半山区,多为哈尼族居住;由此以上称为高山区,多为苗族、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居住在高山区的苗族、瑶族因海拔过高和文化传统,历史上少有水稻耕作记录。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植被介于落叶阔叶林与山地常绿阔叶林之间,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自隋唐迁入此地后,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借助季风带来的降雨,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开垦了成千上万亩梯田,然后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生长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