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水系、梯田、村寨,让阿者科村美丽异常。记者江枫/摄
阿者科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五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不过,该村经济发展单一,年人均收入仅5147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近年来,元阳县在阿者科村大力发展原生态乡村文化旅游,帮助村民基本实现了旅游脱贫。
科学推进乡村旅游,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阿者科在哈尼话里意为一个吉祥如意的地方。”中山大学蹲点阿者科村的研究生周宗俊介绍,村里共有64户47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户124人,有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61栋,其中挂牌管理的一类传统民居有51栋。

阿者科村极富特色的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记者江枫/摄
阿者科村至今保留着以祭水、祭田和祭神林为代表的传统祭祀活动,以木刻分水为代表的传统农耕生产制度,以摩匹、咪咕为代表的活态文化传承人,以乡土建筑工艺、服饰制作和刺绣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阿者科村能够集中反映哈尼梯田遗产区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构这一核心理念。”周宗俊说。
为了科学推进阿者科村的旅游发展,同时促进村民全面脱贫,元阳县于2018年1月,邀请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到元阳开展《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发展战略研究》调研与规划,并为阿者科村单独编制《阿者科计划》。
其中确定,阿者科乡村旅游的近期目标是于2018—2020年间,将阿者科原生态文化旅游村建设成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旅游村,全村基本实现旅游脱贫;中期目标是于2021—2025年间,将阿者科原生态文化旅游村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民族原生态文化旅游村,全村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远期目标是于2026—2030年间,将阿者科原生态文化旅游村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原生态文化旅游村,达到精品旅游村水平,全村基本实现旅游致富。
成立旅游公司,村民按传统民居和梯田分红
按照“科学规划、适度开放、永续利用”的发展理念,元阳县不断优化和提升阿者科村的旅游发展水平,在阿者科村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

阿者科村的传统民居仍保留得较好。记者江枫/摄
保继刚教授团队派出技术人员,协同元阳县指派的青年干部,共同驻村领导村民成立阿者科旅游公司,按照《阿者科计划》分红规则,将乡村旅游发展所得收入的三成,归村集体旅游公司,用于公司日常运营。
七成归村民,并分4部分执行,即传统民居分红40%,梯田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
公司成立后,不再允许村民出租、出售或者破坏传统民居,违者视为自动放弃公司分红权。公司不接受任何外来社会资本投入,而是孵育本地村民自主创业就业。公司对村内旅游经营业态实行总体规划与管理,严控商业化,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力保村落原真性。

阿者科村一景。记者江枫/摄
公司所有旅游产品开发均以传统村落保护为首要前提,科学开发活态文化、哈尼族传统祭祀、民族服饰、哈尼婚俗表演、艺术营地、影视写真、红米酒品尝、哈尼族传统舞蹈、梯田捉鱼、泥雕体验、欢乐磨秋、野趣园等体验产品及活动,恢复传统生产生活设施,主打预约式精品旅游接待,发展深度体验式旅游。
村民享受到分红实惠,发展旅游积极性提高
阿者科村乡村旅游于2019年2月3日正式开始运营,截至今年8月20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7万元,接待游客量比开发前增长30%,收入增长了100%。
经过计算,村民分红金额为189209.3元,其中44户获得3440元,1户获得2750元,16户获得2070元,3户获得1375元。阿者科乡村旅游实现了开门红,利益分红机制与村落保护细则的绑定,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在阿者科村观景台摄影,成为游客的最爱。记者江枫/摄
原生态乡村旅游的开发,还促进了阿者科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旅游环境的优化,公厕改建、水渠疏通、房屋改造等工作,使得阿者科村相比之前更加宜居,而餐馆、客栈的陆续建立,也让阿者科村更宜游。
阿者科村发展乡村旅游至今,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创造了12个就业岗位,其中管理人员1名,售票员2名,检票员2名,向导1名,织布技师2名,清洁工4名。全村农户参与旅游接待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对待游客的态度也由原来的淡漠转变为热情。而且,还有3户农户选择不外出务工,其中1户选择留在村里经营餐馆,2户通过培训在公司上岗。

阿者科村的孩子。记者江枫/摄
阿者科村发展原生态乡村旅游的实践仍在继续,实践证明,将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双推进”,或是一条符合阿者科村,也符合元阳山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