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活态传承 元阳哈尼梯田激活“非遗”生命力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发布日期:2023-04-11 00:00:00 浏览次数:

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10年来,元阳县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将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民族风俗等融合起来,有效提升了境内19万亩梯田遗产区的文化品牌影响力。

深挖特色 激活源头活水

元阳县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红河学院等院校合作,加强社会实践,深挖民族特色,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研究制定项目分类保护的规范标准、保护细则,分类、整理、出版民族歌曲、服饰、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统一编码登记、分级建档,确定非遗代表性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6项、州级21项、县级62项,有效对濒临消失项目进行资料保存。同时,申报“元阳县梯田民族刺绣产品扶持开发”“元阳县社会发展史抢救保护”“元阳县彝族毕摩争花起源保护”等一系列民族文化项目。

多元扶持 活态保护宣传

元阳县鼓励个人、家庭、群体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子承父业、带徒学艺,把乐作舞、棕扇舞、烟盒舞等编成课间操走进校园,把民族刺绣纳入校本课程,借助350支民族文化传承文艺队传承民族舞蹈、哈尼古歌等方式,充分发挥非遗集竞技性、游艺性于一体、较好传达文化信号等特点,让非遗在各领域焕发新活力。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累计投入20.5万元扶持40个哈尼族村寨开展矻扎扎节民俗活动,对国家级2人、省级6人、州级34人、县级121人分别补助1万元、5000元、1000元、500元至1000元,有效促进《哈尼哈巴》《祭寨神林》《矻扎扎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打造精品 彰显文化个性

元阳县依托哈尼梯田文化传习馆、民族文化传承文艺队、非遗传承人等,围绕哈尼梯田世界级文化品牌,保护传承好“开秧门”“丰收节”等传统民俗文化,打造《哈尼古歌》系列文化品牌,创作演出《哈尼四季生产调》《开秧歌》等农耕文化精品,开展“开秧门”实景农耕文化节、农耕技能风采大赛、文化遗产展览、非遗传承人展演、非遗直播等活动。目前,《哈尼古歌》在米兰世博会、北京、上海等地展演1300余场次,县内演出500余场次,视频终端观众超2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