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街镇聚焦书记领办项目、基层治理、群众增收等三个方面,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打通强村富民路。
(一)坚持项目压茬推进。立足下者那“荔枝发源地”这一特色,从“村容风貌、人居环境、公益设施、两污治理”等六个方面打造书记领办示范村。截至目前,全村实施房屋外立面改造75户,建设2座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小花园、小菜园。完成下者那农特产品市场提质改造,新建摊位290平方米。

(二)坚持“乡风文明”整体推进。充分发挥下者那村群众主体地位,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垃圾收费、公厕管护、公共消防等长效机制,组织党员群众拆零拆违,清理陈年垃圾20余吨,管护好村内2000余株荔枝古树,打造文明乡风。

(三)坚持党建产业同向发力。培养下者那村明白人带头人6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5人。带动群众种植荔枝等特色水果、蔬菜500余亩。试点推动屋顶分散式光伏项目,实现村集体年均增收1万元。提质改造农贸市场并将20个摊位投入使用,每年可实现农产品交易额50余万元,摊位农户增收1万元以上。
二、抓实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
(一)夯实村党组织堡垒作用。招录10名基层专干到村(社区)任职,充实基层力量,培养一批“明白人、带头人”引领乡村治理。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组建哈尼梯田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耕地保护、春耕助农、巡河清沟”等志愿活动。

(二)“三治”融合治理规范化。夯实自治。常态化抓好134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旅游沿线整治行动。先后发动镇村组干部群众800余人次,拆零拆违129个1800余平米,清理沿线建筑垃圾1400余吨。强化法治。健全“多渠道预防、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化解”工作机制,落实矛盾纠纷调处月例会、周报告制度。2024年全镇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46件,有效化解96件。注重德治。将基层治理相关内容纳入“九提倡九不准”村民公约中,严格执行红白丧喜事“两控制四改进四禁止”。2024年共对157家预办丧事户进行宣传教育,为群众节省开支370余万元。
(三)“典型引领”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以全福庄全国第三批基层治理示范村为典型引领,依托“移动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智全福庄”村级指挥平台。平台实现网格精准。将全福庄村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分成21个网格,组建常态化网格服务队,让每个网格员守好“责任田”。平台实现数据精准。建立全福庄基层治理数据库,对“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等28类人员进行标签分组,依托“共享法庭”整合各方调解力量,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24年全福庄村共排查化解6起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平台实现远程指挥。整合村内闲置摄像头37套,接入群众自行安装摄像头118套,利用监控远程调度指挥,常态化运用到地灾应急监测、重点场所、梯田保护及“一老一小”监控关爱等方面。村级指挥平台建成以来,全福庄村先后召开村组干部视频调度10次,为学校等重点场所及“一老一小”提供帮助7件次,实现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三、谋实助农增收,“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一)农文旅助增收。经营好村庄。以“阿者科”模式为蓝本,引进香典、山野云兰公司经营核心区全福庄中寨、多依树下寨村庄。2024年阿者科分红86.7万元,户均1.3万元。盘活好资源。

对核心区闲置260余栋房产户主开展惠农创业贷政策宣传。2024年共发放文旅贷款1562万元,发展餐饮民宿经营主体总计达300户。开发好业态。打造阿者科至多依树下寨徒步游、旅拍IP,“梯田苗苗”志愿服务等项目。建成哈尼小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商城,融合商家服务、景区介绍、农特产品采购,“心之选平台”推荐等功能,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二)特色产业助增收。做强地标云雾茶。邀请专家实地指导茶产业发展,2024年云雾茶实现年产量70余吨,产值400余万元,获评农产品国家地理标识,实现村集体分红11万元。做实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利用海拔落差,在高海拔区域发展魔芋种植3000余亩,年产值400余万元。在低海拔区域发展沃柑、鲜食玉米种植1000余亩,年产值800余万元;林下试种竹荪5亩,亩产250公斤,实现产值5万元。推广“稻鱼鸭”2.0模式。积极推广实施“党组织+”梯田肉鸭代养2.0模式,向16户家庭投放5000只优质鸭苗,40天实现农户增收2.5万元。

(三)农产品加工升值助增收。延链补链做优“土特产”文章,建成胜村红米加工厂,年收购加工红米1000余吨,带动种植户增收3万余元。整合项目资金580万元建成占地10亩的产业示范园区,实现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积极推动对接优质企业,对标“农文旅融合”对园区改造升级,努力为农特产品赋能增值,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