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解读梯田 | 崇山——梯田的雕布

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 发布日期:2018-10-09 00:00:00 浏览次数:

专家们相信:崎岖、起伏、险绝的哀牢山并不是最美丽的家园,这里意味着生存的艰辛与苦难,哈尼族却极端珍视这与世隔绝的环境。哈尼人在哀牢山上找到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绝佳方式。其实,也惟有在大山上,他们才能有条件雕刻出如此壮美的梯田。

在伟大的中国,梯田是南方地域的一种文明现象。占中国一半国土面积的北方,是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旱地,那里缺少大山、缺少水源,因而难以形成梯田。而在南方,地势平缓也很少耕种梯田,即使有小块梯田也不易形成雄伟的景观。只有在中国的西南哀牢山,才有形成雄伟梯田的先天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崇山峻峰。

因为惟有这样的山体才能形成哈尼梯田的壮观。大山是用来雕刻梯田的雕布。

中国西南有青藏、川西、云贵三大高原,横断、巫山、秦岭三大山脉,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红河六大水系组成。在大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西藏五省区地域环境中,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川西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米以上,均不适宜水稻的生长,所以西藏自古无梯田。四川、贵州地区虽有大片的梯田,但景观的壮丽仍不能和云南相提并论。四川、贵州两省只在丘陵地带和部分山区分布有梯田,广西的梯田也多半分布在丘陵和矮山地带。

资料显示,云南,是一个山地占全省总面积94%的多山之省,是梯田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云南全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到滇南的普洱、版纳、红河、文山,一般海拔从4000-3000米渐渐下降到1000-500米,全省地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落差竟达6663.6米。这一地势无疑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长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从滇西北到滇南的整体农耕类型走势是,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少,这就是从滇西北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水系到滇南红河水系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梯田的地理构成因素。

走进哀牢大山,你会发现,这里千峰挺立,万峰峥嵘,高低错落,随心所欲,任意恣肆。这就是红河州哀牢山的气势。海拔高度本身就是一种境界,进入卓越宏大的山系,似乎是在接受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模拟演习和暗示。于是我们知道,自然拥有怎样的鬼斧神工,上帝如何使用肆意汪洋的手笔打造了哀牢山的壮观。

越往山里走,山势越陡。从令人目眩的高处眺望,宽广的稻田历历如画,延着公路边十分严整地排列。池塘里泡着一头大水牛,只能见到它的脊背和一对弯弯的、新月似的犄角。再往前,遇上一队上山捡柴的妇女,其中一个突然笑了,笑声感染到地身后的四个女人的脸庞,都绽出了笑容。朝阳初上,阳光透过新鲜空气照射下来,我们甩开了身后那条崎岖的石路,进入一块广阔空旷的场地。随后,穿过几个山包沟壑,最终来到山的顶峰。从这儿看风景,最是壮阔。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远的苍茫,一样密的层叠。观音山上,五指峰高耸入天,山脚下,是中巧河。说是河,其实是山体渗出的水形成的溪流,村民们垒石成池,竟成一汪碧波。来往行人,口渴了,便坐下来喝口清泉。也有外地人闻名而来,大桶小桶装满背回家去饮用。与我们同行的元阳哈尼梯田管理局的朋友,将矿泉水倒掉,灌满泉水,他说,他从不喝矿泉水的,只喝山泉水。我弯下腰,像他一样也灌了瓶子泉水,倒进嘴里,一阵清凉。

登临哀牢山的一处高山峰,七月高山巅,竟是寒意逼人。环视四周,云海茫茫,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体验到了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之后的高大和孤寂。山巅之下,是哈尼梯田的观景台,有一处瓦房用来做商店,店里有饮料、药、方便面、烟等。一个老人独坐于门内,他不看梯田不看任何风景,只淡淡地望着观田者。他的生意大概好不到哪儿去,他天天感受到的只有山的高大。

如果从卫星地图上观察,你又会发现,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深切割中山地类型,即众山在亿万年前被红河、藤条江水深浓度切割,多为中部突起,两侧低下,鸟瞰全境,山地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从江边河坝到高山峻岭,海拔高差极大,境内最低海拔小河为144米,最高海拔白岩子山为2939.6米,高差达2795.6米。据科学家们研究,哀牢山的地质结构很有特点,表层为黏士层,中间是沙士层,最底部为岩层,这种结构容易形成“沙兜”,将水兜住,不易渗漏。如果在其上开田,有水长年浸润,那将会形成最美的梯田风光。

植被的分布随山体而走,呈垂直状态分布。以元阳县为例,最低点是海拔144米的下河口,分布着草皮和雨林;海拔800米处,是暖性松林;海拔1800米的地方,长着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海拔达到2500米时,随处可见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最高点是白岩子林,海拔达2939米,长着一些苔藓矮曲林。可以说,山有多高,树就长多高。满山皆树,满目翠绿。据了解,在1949年以前,元阳县森林面积多达116063.6公顷,后被大量砍伐,1979年锐减到25402.6公顷。近20年来,随着政府采取措施,大量退耕还林种植树木,1999年又上升到63958.4公顷。由于森林巨大的贮水作用,降雨又同时形成森林中无数高山水泉、溪瀑、龙潭和河流,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奇观。这无数溪泉瀑流沿着千万条沟箐潺潺而下,又复归入河坝的江河水网之中。如此这般,构成了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文章选自《文化解读哈尼梯田》系列丛书之《水梦山魂——哈尼梯田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路人 著,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路人,本命满长杰,山东人氏,以文学为一种爱好,在《人民日报》、《小说月报》、《华夏散文》、《百花园》等期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若干,获奖十余项,著有长篇小说《红色》及长篇散文《古意临安》。

来源:梯田布谷鸟